简论《西游补》中孙悟空形象的内涵延伸(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简论《西游补》中孙悟空形象的内涵延伸(2)

在敢于斗争的同时,他又追求自由,从不在意俗成约定,藐视一切规矩。不管是在天界还是人间,对规矩制度,他都从不在乎,反而对冲破这些束缚跃跃欲试。正是他追求自由的个性使然,所以从始至终,在《西游记》中都透露出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为了猴群和自己称王,他飞身跃进瀑布。为了让自己猴群不再受地府管束,他大闹森罗殿,把九幽十类全都除名。那在一般人眼中高高在上、神圣不可触犯的水界、冥府、天庭,放在他眼里不过尔尔,一个个都威风扫地,不足挂齿。不管在哪一界,都有规矩制度,而孙悟空却从不把这些规矩放在眼里,直面挑战,摆脱束缚,所以也才出现了每一界都容不得他的情形。而孙悟空也从不畏惧,至始至终他都于这些不平等不合理的制度斗争,这也都是他追求自由的天性使然。从这一角度讲,他为自由而抗争也是他与三界矛盾的根源,而这种抗争也是为自己,为真理,为正义。不管是神、佛还是天庭、地府,还是水界、人间,孙悟空都以目中无人的态度发出反抗的号声,无所畏惧,没有任何丝毫压力能让他低头。而在反抗的同时,也不忘对自由自在世界的追求。这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

2。为民除害的救世英雄 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他对一切残害人民、兴风作怪的妖魔鬼怪是极度仇恨的,对于加之群众身上的苦难表示深刻的憎恨,对善良的人们怀着浓厚的感情。车迟国的众僧称颂他;在隐雾山救樵夫;在凤仙郡求雨;而他对唐僧,百依百顺,全心全意的为唐僧着想,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忍受紧箍咒的折磨,仍然对取经的事竭忠尽力,一如既往地对唐僧保护与关心。面对身边的人,如猪八戒,他虽然时不时对他讽刺鄙夷,耍弄一番,却是出自善意的“调戏”,类似于兄弟间的亲密举动。而对于沙和尚,则更多的是信任。他善恶分明,对害人的妖孽鬼怪,从不留情,一律采取“一棍打死”的做法。在这里,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表达了古代人民力图团结斗争,追求自身解放的坚定决心。

(二)《西游补》的孙悟空形象

1。对科举考试制度的批判

董说的青年时代正处于明末清初,两朝相易之际,而他在20岁时又偏偏落地,这一切都糅合进了他的经历和创作中。年少时,董说就学释学儒,兼修儒释,所以在创作中也兼重儒释,所以《西游补》中也表达了作者的儒士之心,胸怀天下之感,在字里行间也就流露出对时局弊政的批判。比如其时的腐败之风、科举制度,这些都是作者内在思想的表现。《西游补》中描写了悟空在万镜楼前观察诸多落榜人的言语形态,这些人虚伪、做作,内心急切又强做镇定。看到这些,孙悟空想起了老君与玉使仙人的一段对话:为什么这些人已经写不出好文章来,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气数已尽。既然文章气数已尽,为何还要科考?参加科举考试,也无非都是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这些没有任何新意的所谓的文章却没有任何用处,这些人也不过是些庸才。他们参加科举考试背后的原因无非就是想要做官。所以,在《西游补》里,孙悟空一语中的,点明了科举制度的黑暗,以及它对人心灵的荼毒,对人思想的禁锢。参加科举考试的秀才们,大多不为做学问,而是为了通过科举考试来追名逐利。

2。对统治阶级不满论文网

董说亲身经历的亡国之痛,经历了江山易主,又经历了科举落第。以上种种,都让董说对统治阶级严重不满。所以,从董说的思想源头出发,他士者之心所带来的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就成了续书中的一条主线。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