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旅游体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旅游体验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旅游体验的内涵、理论模型、体验的分类、体验质量。在旅游体验内涵方面,TurnerandAsh则认为“旅游体验实质上是人们偏离日常生活状态的一种行为(aberration),可能存在于大多数人心里的一种异常(malaise)”[2]。这是一种消极的看法。对于旅游体验理论模型的研究,Cohen在《APhenomenologyofTouristExperiences》中提出了五种实现旅游体验“中心追求”的方式,JaapLengkeek在此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了改进,将旅游体验划分为消遣(amusement)、改变(change)、兴趣(interest)、狂喜(rapture)和占有(mastering)五个方面[3]。在旅游体验分类的研究中,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在体验者的参与程度和体验者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将体验分为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4种类型,简称“4E”,他们认为,最丰富的体验涵盖了以上四个方面,即“甜蜜(SweetSpot)”体验[4]。在旅游体验质量方面有定性的解释和描述,也有定量的分析。Pearce提出“旅游历程阶梯”,旅游者的体验质量分为:放松、刺激、关系、自尊与发展、实现由低到高五个层次。对于有经验的旅游者会处在最高层次来实现自己的需要,从而体验质量会很高[5]。关于定量的分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测量维度,例如,在《休闲旅游:社会科学的透视》中,Ryan将影响旅游体验的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变量、行为、结果,并认为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会导致旅游体验质量的不同[6]。85889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旅游体验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主要研究旅游体验理论、旅游体验质量、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三个方面。在旅游体验基础理论方面,谢彦君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核心内容,是指旅游者通过欣赏、交流、模仿等行为方式所实现的一个持续性过程,是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结果[1]。余建辉、张健华对旅游景区游客体验的管理进行研究,认为游客在旅游景区消费就是一种旅游体验。游客在景区内获得的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除了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外,还与景区的游客旅游体验管理水平有关[6]。在旅游体验质量方面,郑聪辉以杭州西湖景区为例,得出景区游客体验影响因素体系由9个主因子(游客特征、他人影响、旅途经历、旅游资源、服务水平、游览过程及感受、食宿购物条件、安全及基础设施、环保及游览过程控制),34个具体影响因素组成[7]。在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中,王星以四川安县寻龙山为例,对中小型景区的旅游体验营销进行分析。他认为在中小型景区的营销活动中,首先应对体验经济时代的游客进行分析,其次是体验产品的设计,这是体验营销的关键环节[9]。

综上所述,对国内外关于“旅游体验”的分析和总结得出,目前国内对游客体验的研究主要都是比较笼统、概括性的。对于旅游体验及旅游景区游客体验,学术界己有不少学者研究,并且有大量的著作和文献。将景区与旅游体验有关理论相结合,研究体验视角下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设计出满足旅游者个性化体验需求的旅游商品,并为景区的开发寻找新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