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杨苏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元素(4)
时间:2023-10-22 19:3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三、关于作品中的民族语言特点 各民族自己创造、使用的语言可称为母语。“母语能够沉淀出历史,母语能够彰显了生命,母语能够潜虑出智慧,母语能够净化了灵魂。” [5](P12)杨苏先生作品里少数民族在语言方面以本民族母语表达方式为主。因此,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民族特色。文献综述 作品中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在节日中的男子“身背桃红的筒帕”,女子“头戴绢花和缅桂花”、身着“五彩缤纷的长裙”,“使人想到迎着朝阳正在开屏的孔雀”,花枝招展的卜冒和卜哨(少年和姑娘)们准备“赶摆”(傣家人向自然祈求恩赐的庙会)时,敲着象脚鼓向着金光闪闪的姐勒大金塔奔去的画面是多么热闹。作者擅长用熟悉的动植物、颜色来比喻、修饰事物。《春雨满山寨》描写结婚时五彩的祝福语里可见民族语言的生动性,“祝梅普堵讨了一个鲜花样好看的姑娘,娶了个青竹一样标致的女人,愿他们的爱情像竹子一样发蓬,黄果树一样枝大叶肥,芭蕉树一样青绿饱满……愿娜仙的爱情像青竹的根深深扎在这里,愿娜仙对蛮弄生产队的爱,像石柱一样牢固……”除此以外,“《没有织完的筒裙》一文中有4244个字,粗略的统计后发现,文章中有24个颜色词。” [6](P53)说明少数民族擅长用事物间相似的某一特点来描绘生活,这使得在阅读杨苏先生作品时,总能发现语言中所原有的色彩。 其次是口语中汉语与民族语言的交叉。在杨苏作品里两种语言的交叉使用展现出民族独有的表达。《亲如兄弟》帅恩相:“者弄老王!者弄老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王大哥,老王大哥”,可见虽然两人并不相熟,但话语中偏偏因为有了少数民族的独特称呼显得格外亲切。在书中描写日常生活的文字里,将汉族语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交织而形成的表达方式还有不少。 文本的语言中有很强的抒情成分表现出诗的意境。《没有织完的筒裙》里三个“清晨”的描写,婉如一幅写意的山水画传达出少数民族生活的多彩。作者运用叙事和散文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把文中三个“清晨”的描写构成排比句式,恰到好处地将娜梦的三个阶段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热爱幸福生活的浪漫氛围。而巧然天成的颜色搭配上“攀枝花”意象(景颇族的美好象征)共同编织出娜梦对新时代到来的向往。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