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洪泽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6)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江苏洪泽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研究(6)

“仁和集会议”后,4 师进行了整编、整训,全师辖 2 个旅(第 9 旅和第 11 旅),2个直属团(第 34 团和骑兵团),以及宿东游击支队和地方武装。骑兵团的创建大大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于 1942 年取得淮北 33 天反“扫荡”的胜利,使淮北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 步巩固,又于 1943 年取得山子头反击战的胜利,使新四军 3、4 师能以更多的兵力、精力 从事抗日游击战和加强根据地的建设[7](259-263)。

1945 年 2 月初,新四军在顺河集与日伪军展开了狙击战——顺河集狙击战。盘踞在淮阴、宝应、高邮、扬州、仪征、六合、盱眙、来安等地的日伪军,根据情报获悉新四军 2 师主力开赴津浦路以西,便乘机从淮阴出动大规模进犯淮南,妄图沿顺河、高良涧、蒋坝 一线,奔袭、围歼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动用日军天井大队和伪军潘干成 28 师一个团共计1500 余人马。

为阻止日伪南犯,粉碎敌人进攻淮南的阴谋,保卫军部和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2 月 5 日,新四军 1 师 52 团得到指示,火速奔赴黄花塘以保卫军部。该团为快速抢占顺河集,狙击日伪南犯,立刻从团机炮连抽出 2 个班,和 4 连、6 连一起,协同 7 连、8 连, 狙击南犯之敌,其余部队奔赴黄花塘。文献综述

顺河集狙击战整整激战一天,共打垮敌人 14 次冲锋,击毙日军 72 人,伪军 200 余人,我军亦牺牲 26 人,写下了张福河畔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奏响了淮北抗战史上一曲胜利 的凯歌。之后,顺和地方政府与群众一道收埋了烈士忠骨,在河东岸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 在追悼大会上,张云逸(新四军副军长)高度评价了这次战斗,他说,“顺河集这场血战, 把日寇兵分八路进攻淮南,扫荡新四军军部的部署粉碎了”[1](47-50)。

从 1940 年到抗战胜利,淮宝和洪泽人民积极参加扩军运动,先后把 5000 多名优秀儿 女送上抗战前线。两县同属湖汊和水网地带,在抗战时相对安定,因而经济建设和教育事 业都有较大发展,是新四军和淮北根据地的大后方。洪泽湖水域辽阔,物产丰富,盛产的 芦苇、芡实18,及其他水鲜运往敌占区后,可换回根据地的急需物资。淮宝的粮食生产、

18 芡实,收成期短,是洪泽湖一大特产,既可作工业原料,又可作医药补品,由抗日政府外贸局统一对敌占区出售,以 便换回布匹、子弹、药品等军需用品。资料来源参见洪泽县委党史办公室:《洪泽人民斗争史》,1994。年由洪 泽印刷厂印刷,第 81 页。财政税收名列淮北 8 县之首,新四军和淮北党委机关的供给一半以上都来自淮宝县[4](152-153)。 洪泽湖周围还有着历史较久的集镇和码头(如高良涧、蒋家坝。老子山等)。抗战开始后,又发展起一批商品集散地(如临淮头、黄码头等),商船云集,生意兴隆,以食盐运输业尤为发达。洪泽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些地方,设立税收机关,增加了财政收入,对 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军需民食起到了重要的供给作用。[8](69-70)。1941 年,新四军 4 师供给部所属的军械、装备、化学、被服、印刷等工厂由皖西转移 至洪泽湖地区,在湖西半城、勒东、王沙嘴一带设厂,生产弹药、军械、服装、毛巾、肥 皂、香烟、印刷品等。同时,为粉碎日伪经济封锁,淮北抗日根据地所属淮宝县、洪泽湖 管理局及其机构,广泛组织群众纺纱织布,并在岔河、仁和等地兴办小型粮油加工、被服、 织布、毛巾、油坊和碾米等厂(1946 年上述工厂先后撤离或停办)[5](282),对解决供需矛 盾、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生产、战胜春荒、改善群众生活大有裨益[1](31)。1943 年到 1944 年,淮宝又建设了两项水利工程,使农业生产大大进步,新四军 4 师 和淮北区党政机关的粮油等物资供应,一半以上都来自淮宝。新四军后方医院也设在淮宝 吕良桥附近,如手榴弹厂、军械修理厂、被服厂、纺织厂等也在淮宝兴建起来,源源不断 地为前线提供大量物资[1](31)。与此同时,淮宝县委也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陆续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第四分校、淮宝中学、江淮大学及其校舍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