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江苏获奖小说研究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为例(2)
时间:2023-11-28 21:4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玉米》是一部典型的农村题材小说,描绘了玉米这个生长在“王家庄”,在男权压制下不得不追求权利的乡村女子形象。这个长在乡野的女子很小就接替了母亲女主人的地位,学会如何建立权威,如何安身立命,最后为了挽救接近崩溃边缘的家庭,以自己的年轻为资本换取了一点点的权利。正如张宗刚所说,这部小说“揭示了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腐蚀。”[1](P101)八零后作家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虽然以城市为背景,讲述的却是一群来自南方乡村青年北漂的故事,作者将目光聚焦于那些在大城市中辛苦讨生活的外地人,关注这些边缘人的梦想与精神世界。范小青的《城乡简史》同样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自清无意中捐出去的一本账本,将城乡两个家庭联系在了一起,从而把城乡巨大的差距呈现在读者面前。因为自清的账本,王才全家从贫瘠的乡村来到自清的城市追梦,却过着如同乞丐一般的生活。二十世纪末,虽然国家努力通过各种经济政治手段想要消除城乡户口区别,但是这种身份的差异是无法根除的,于是“乡下人进城”很多时候都注定是个悲剧。《城乡简史》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不仅把城乡巨大的差距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且也深刻地展现出不同阶级在文化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现实题材的作品向来为作家所关注,新世纪以来江苏作家的创作也无法绕开这一主题。毕飞宇的《推拿》、格非的长篇“江南三部曲”以及中篇《隐身衣》、魏微的短篇《大老郑的女人》都聚焦社会现实,反映出不同社会地位、社会职业的人的日常与精神状态,在这其中,作家们也分别有自己独到视角。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将目光聚焦于一群盲人推拿师,生动地书写了沙宗琪推拿中心里老板沙复明、张宗琪以及他们雇佣的王大夫、小孔、都红、泰来、金嫣、高唯、小马等一系列的盲人推拿师人物形象。整部作品对于这群盲人推拿师的日常生活、工作状态、追求抱负以及情感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生动的刻画。这部现实题材的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盲人推拿师第一次作为主角在小说中出现,对于小说题材范围的扩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格非因八十年代的成名作《迷舟》以及紧随其后的《褐色鸟群》颇具“玄妙”的意味,被视为是“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有评论家评价说格非从“江南三部曲”开始,避开了他早年所擅长的先锋叙事手法,“开始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尝试”[2](P165)。“江南三部曲”作为历史现实题材小说,深刻地剖析了百年来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第一部《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时期思想先进的知识人对桃源的向往和对的追求;第二部《山河入梦》写的是一九五零年前后十年间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以及大胆的实践;第三部《春尽江南》则是直击当前社会普通大众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作者的写作以江南腹地为背景,隐去了他早年的“先锋”姿态,颇具现实意味。他的另外一篇中篇《隐身衣》聚焦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个胆机制作者小崔,借助他之口讲述他口中的世界。这部中篇题材上的特殊之处在于作者将大量的音乐元素注入其中,为保证作品中音乐知识的专业性与准确性,作者特地让音乐界的朋友作指导。这种涉及音乐的现实题材小说在当代文学之中也比较少见,是作者在选材上大胆的尝试。《大老郑的女人》是从江苏走出去的作家魏微所创作一部贴近现实生活的作品,这部短篇以反抗贫穷为主题,回忆了十五年前发生在古风未泯的小城镇的故事,已婚的大老郑和他的弟兄们离开家乡到这里做些小生意,期间长期离家的大老郑因为耐不住寂寞找了一个相好的。故事就在如小镇一样悠缓的节奏中展开,文字中充满着作者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悯。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