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尾安排浅析安徒生童话的创作特点唯美的世界深刻的洞悉(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结尾安排浅析安徒生童话的创作特点唯美的世界深刻的洞悉(2)

然而,安徒生在不少经典悲剧作品中,都以人物的死亡为结尾,他毫不避讳向孩子们谈论死亡,这使得其作品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度,但在死亡主题的呈现上,则大多运用弱化的方法诗意地描绘、唯美地展现死亡场景。其中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海。的女。儿》,小美人。鱼最终化为泡。沫,她并没。有。感。到悲。痛和死亡,反而看到了“光。明。的太。阳”和“无。数。透。明的、美。丽。的生。物”,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死亡的过程中却获得了生前都未曾有过的温暖与幸福:

祖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得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到怀里,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又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给的那块地方——她们的是跟上帝在一起。

小女孩无疑是在圣诞夜独自一人凄惨地冻死在街边的角落,而安徒生却将死亡过程描绘得毫无痛苦,甚至充满温馨与喜悦,小女孩只是和最爱的祖母飞向了比人间更美好的天堂,并在文末又特意添上一笔“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快乐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3],再次宽慰为小女孩之死而伤感的孩子们。同样的,小美人鱼化为泡沫后,作者特意为她编织一个与上帝的约定——行善三百年后便能获得永恒的灵魂,然而转念又觉三百年太长,他在结尾处告诉孩子们:论文网

每一天如果我们找到一个好孩子,如果他给他父母带来快乐、值得他父母爱他的话,上帝就可以缩短我们考验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在这三百年中减去一年……但当我们看到一个顽皮和恶劣的孩子而不得不伤心地哭出来的时候,那么每一颗眼泪就使我们考验的日子多加一天。

在面对孩子们的时候,安徒生的笔下是如此小心翼翼,如此循循善诱,即使在以痛斥现实社会冷漠、讲述爱情悲剧为主题的童话中,他也不忘为小读者们笼上一层唯美的轻纱,用恬淡的语言弱化死亡的恐怖气氛,从而使死亡的描写与儿童文学总格调的明朗欢快保持了一致,使悲剧的故事结尾总充满了无限希望,大大提升了儿童的接受程度,缓和了现实对人的剧烈伤害。

二、深刻的结尾内涵是成人社会的灯塔

安。徒生在编写《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一书时,曾对一位友人这。样说道:“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5]由此可见,安徒生童话中所蕴含的成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他在创作伊始,便已将成年人默认在受众群体范围之内,这也使得他的结尾构设往往发人深省。当安徒生童话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传入中国时,确实收获了大量的成人读者。随着深入阅读与研究,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小故事,远远不是因为受。过高。等。的。文。学教。育就。不。值。得。再。去品读、鉴赏、一再寻。味的“哄孩。子的。玩意儿”,而是一本永。远探究不完、挖掘不。。尽的智慧宝典。如今,随着成年人阅。读群体的不断扩大,安。徒。生。童。话之中的审美内涵也在不断被发。掘,它与其儿。童。性并行,构成安徒生童话特殊而永恒的经典魔力。

《皇帝的新装》将安徒生的讽刺艺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也因此成为剖析安徒生童话现实意义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童话改编自西班牙的一则民间故事,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丹。麦。人。民。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饱受饥。寒的困苦生活,而那些处在封。建。统。治。阶层,高高在上的“大人们”,则嫉妒奢靡,肆意挥霍,作者仅用一件“不。称。职。的。人。或。者。愚。蠢。的。人” 看。不。见。的衣。服,将皇帝、大臣们的愚昧、卑劣、虚荣作态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众。结尾处,运用孩子来最终戳穿这场闹剧的安排别有深意,华兹华斯曾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一语,表达他对社会的思考,鲁迅面对昏暗沉睡的中国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而当安。徒。生通过一。个孩。子之口,喊出“可。是他。什。么也没穿。呀!”的时候,不仅展现了孩子至纯至真,未被污染的心灵,更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对这个世界未来的希望。与之相比,那。些随之窃窃私语、蜂拥成群的。“。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其劣。根。性。暴露无遗。更妙的是国王对这场闹剧的态度,当他听到百姓的议论并已经得知了自己丑态,不但毫无羞赧的神色反而为维持颜面而继续自欺欺人: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