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诗集》中南北朝爱情诗歌差异浅析(3)
时间:2023-12-01 21:1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可是随着东晋小朝廷的成立以及后续继任者的统治。当时代上流“正统”礼教被强加到南朝广大民众身上,爱情观的自由度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后来南朝乐府的爱情诗的爱情观,使得其中的部分情诗呈现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映。然而南朝民众的软弱性使得其敢怒不敢言,这种渴望爱情自由而不得的感情使得南乐府情诗在情感上呈现除了哀怨的韵味。在爱情诗方面,虽然东晋南迁后,统治者们纵情声色,酒池肉林,但是下层百姓却很少接触到这种畸形的情欲观和享乐观。所以讴歌美好爱情,依旧是南乐府情诗经久不衰的主题,下层百姓将对美好的爱情的向往,以乐府民谣的形式代代传颂。“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华山畿》)“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子夜歌》)都是讴歌爱情的美好和追求自由的爱情的美丽华章。 与此同时,繁华的江南城市文化,也迷离了统治者的双眼,祖先刻留在东晋及其后任者灵魂里的北人的血性消失了,靡靡之音浸染入了统治者的血液之中,触手处一片雪肤花貌,着眼处一片烟柳繁华。贵族的乐府诗歌,大多是表现这种风月无边了。甚至出现了江南之地,男子出门亦要涂脂扑粉,乘软轿,竞相比美。着女装也成为当时贵族男子的一种时兴潮流。正因为这种上层柔媚风格以及封建礼教的束缚的加深。使得南乐府情诗的爱情观出现了一种复杂性。既渴望自由爱情,歌颂爱情的美好,又缺乏反抗精神,只能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抗争。 作为南乐府的最高成就代表的《孔雀东南飞》,可以说是对南乐府这种较为复杂软弱的爱情观的一个缩写。这首长乐府诗闪耀着反抗封建礼教的光芒,是一首讴歌美好坚贞爱情的赞美诗。它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非人迫害。在思想上,《孔雀东南飞》大肆批判了封建礼教,为后来的南乐府中民谣的思想奠定了基础。但是作为女主人公的刘兰芝却没有那种“问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斗争精神,她的不屈只表现在她选择了死亡,这体现了在困境面前,南朝人没有勇于抗争的精神,他们宁愿毁灭,也不愿斗争。他们不敢打破“束缚”,他们的斗争只是表现自己的抗议,却从没想过把命运抓在手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感天动地,但是在权贵,家庭,社会等多重压迫下,最终成为悲剧。“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孔雀东南飞》)刘焦二人宁愿自绝于世,也从未想过反抗。这也是南朝民众爱情观的普遍表现。反映在诗歌上便是其序所言“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有对二人爱情的悲剧的伤感;有讴歌两人美好爱情的。却唯独没有冲破礼教束缚的先声。 相比较而言,北乐府的风格就显得更加的沉郁雄浑了,少了一丝含蓄,多了一份直白朴质。西晋末年,北方战事频发,导致魏晋以来繁荣的北方文坛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频繁的战争使得北乐府的情诗在思想内容上更加朴质、直接。 北乐府艺术成就最高的梁鼓角横吹曲共21曲,60余首,声调雄伟悲壮,相传起于汉张骞,是南北乐府文化相互渗透形成的产物。其中的爱情诗歌有22首,诸如“归归黄淡思,逐郎还去来。归归黄淡百,逐郎何处索?”(《黄淡思歌辞》)“念郎锦裲裆,恒长不忘心”(《紫骝马歌辞》)等名篇占据三分之一的比重。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北乐府情歌群。因为北方的动乱,礼教崩坏,随着人口的大量锐减,爱情更多是与婚姻以及生儿育女有直接关系,所以北乐府中对爱情的描写往往显得直白露骨。而男性的大量战死,使得女子失去了其应有的温婉,更多的是和男子一样的豪爽奔放,在思想上也更加开放。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