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堇年的严肃文学创作(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七堇年的严肃文学创作(4)

  有人说:七堇年很擅长把握读者的内心世界。在她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许多美丽的名胜景象,如《远镇》中的北疆风光,还有《尘曲》中的游记部分也大量出现作者游览过的地方,《云的南方》就是其中一篇。其实七堇年的作品并不会刻意地去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把她在这短暂的二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中的所看所想所悟展现给读者。真切的作品自然能够赢得众多读者的共鸣。

七堇年“严肃文学”所体现的风格

(一) 严肃、凝练的语言:

首先其语言风格就是严肃的、沉重的。她的书读起来并不轻松,文字凝练,好像每句话背后都有深意,你一不注意就可能会错过,需要细细揣摩;文字表达往往给人冷峻、沉重之感。我认为,这种对文字、文化采取严肃的态度与当下社会中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前段时间“洪荒之力”一词被泛滥运用,折射出大众语言词汇之贫瘠,当人们将某些肤浅的、粗逼的、刻意卖萌的网络用语奉为圭臬时,甚至会担心自己因为某个网络热词不会使用就跟不上潮流步伐时,很多人就会在流行文化这个大潮中迷失。大众沉迷于碎片式的网络社交平台,时刻关注着微信、微博,更是加快了语言贫瘠的速度。而且,这种网络热词往往有着“速生速灭”的命运,而真正的经典总是严肃的,并且在时间的长河里经久不衰。七堇年发现了这样一个可笑的现象:有的人分不清语言的凝练和粗劣、质朴和无趣,根本搞不懂何为语言美,就把粗劣无趣的平白叙述看成是精炼大气的语言。同样,如果大众沉迷于流行文化,以戏谑、冷幽默、嘲讽的态度面对语言文字,那么,长期以往,会不会造成大众语言文化的极度贫乏?而七堇年的严肃文学从未出现为了取悦大众而制造幽默轻浮的字眼,她的文字里没有流行元素。

(二) 厚实的文字,锐利的语言

  在读七堇年的文学作品时,我相信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不像是一位1986年出生的女孩儿写出来的文章。与其他80后作家相比较,七堇年最大的特点的恐怕是其文字风格和故事的意境、成熟度远远超乎了她的年纪。

  首先,她的文字不同于郭敬明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刻意营造文字表面的浮华与盛大,去造就人物内心的失落虚无与颓废;更不像《小时代》里为了吸引年轻读者的眼球去塑造各种浮夸的人物和场面,盲目宣扬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而读七堇年的作品如品茗,清淡悠远,引人回味。文献综述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5]。”这句话出自《远镇》,也是伴随我整个高中时期的一句座右铭。区别于郭敬明式的“你是我的故事,可是却不知道,我是不是你的故事”之类的矫情论调,它明示我们:有时候残酷的现实就是喜欢逼迫着你,让你的梦想难以实现,甚至充满戏剧色彩,但是无论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不管未来会遭遇怎样的困难,我们都不要放弃曾经的信念,永远保持对生命最热烈的渴望和对梦想最真切的向往,去追求生活中最朴实无华的一面。这便是七堇年的信念,也是《远镇》这部作品里从头至尾对现实的呐喊,警醒自己,唤醒他人。

  “因为是血肉相连的亲人,所以许多话反而成了禁忌。交流是耻辱,亲近是羞耻,惟有通过相互苛求和中伤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才是理所当然,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实[6]。”这段对亲情关系直白而锐利的描述出自《大地之灯》,我们可以看出,七堇年将自己的成长经历运用到小说作品的人物关系里,把自己对亲情关系的感触毫不避讳地写进作品里,就是要告诉读者,只是一个在中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实。七堇年善于用厚实锐利的文字刻画人物和环境,而且从她许多直白而简短的文字里透露出的观念往往一针见血,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且让读者在内心瞬间产生共鸣的同时,惊叹于七堇年的文学功底。读七堇年的字是一件十分过瘾的事,如果你能读懂她,会发现她的字不是速食文化单纯地喂饱读者的胃口,而是像一壶珍罕的清茶沁人心脾。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