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增删原因探析(2)
时间:2023-12-06 21:5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册 篇目 版本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人教版 必修 《记念刘和珍君》 《祝福》 《拿来主义》 读本 《自嘲》 《未有天才之前》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隔膜》 《一点比喻》 《捣鬼心传》 《为了忘却的纪念》 《灯下漫笔(节选)》 《春末闲谈》来自优I尔Y论S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鲁迅序文两篇(题辞、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警世名言(先觉者与群众、关于奴隶与奴才、国民性批判) 《狂人日记》 《呐喊》自序 《阿Q正传》的成因示众 苏教版 必修 《祝福》 《拿来主义》 《记念刘和珍君》 读本 《秋夜》 《药》 《阿Q正传》 选修 鲁迅作品选读(44篇) 从表格展示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教版和苏教版虽然在必修教材中删掉了鲁迅作品,却在读本与选修教材中大量选入。由此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教材在数量上并没有删减鲁迅作品,只是在选录结构上做了调整,实际情况是有增有减。 二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删减原因 几乎每个时代任何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选入了一定数量的鲁迅作品,鲁迅先生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如今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却在逐渐删减鲁迅作品,这不由得引起人们的热议,许多人认为鲁迅作品太晦涩了,思想过于深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以被删除。还有人认为鲁迅已经不再被时代需要了,“鲁迅精神”不再适合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了。还有一部分人说现在的语文老师一直在沿用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学创新,所以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笔者根据中学语文教材历年来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收录情况,分析了作品被删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变迁的导向作用 1。政治化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对鲁迅作品的收录一直随着时代背景的改变而不断改变,没有发生改变的是鲁迅作品一直是被当做政治教育的工具。第一套全国统编教材《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中说到“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科更显得重要[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政治思想的宣传是语文课的重点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很具代表性的选文,鲁迅在本文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描绘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和丰富多彩的百草园,这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童年的怀念、对大自然的热爱。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环境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当时被设置为:“让学生体会到封建教育制度的迂腐落后,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能够接受新教育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争取为实现主义做更大的贡献。”再比如,大跃进时期,语文教材将《祝福》这篇文章中的祥林嫂的婆婆和柳妈都刻板地定义为地主阶级,不仅如此,还将文章的主旨扭曲为“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地主阶级的痛恨之情”[2](p3)。这时期的选文丝毫不具有文学性,完全是指导学生思想感情的政治工具。论文网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