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运河变迁与众兴镇的兴衰(3)
时间:2023-12-14 22:5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位于众兴镇骡马街,名为“天后宫”的一处古老建筑,就是闽商建造的会馆所在。民国《泗阳县志》记载天后宫“在众兴镇西骡马街,规模宏敞,殿宇辉煌,系闽商会馆” 。闽商会馆是闽商发展商务的聚集之所,由当时在桃源县(今泗阳县)经商的福建(简称闽)人所建。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各地区人民的风俗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地域的人有各地区不同的文化印记与心理归属。明清时期运河沿岸商业的繁荣使得各地区人民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他乡经商,为了保持紧密的联系,也为了自身更好做生意,商人们大多以地域为区别,建立自己的商会,并建造“会馆”,这些远离故土而来的人们来到陌生的他乡,往往聚集而居,既可随时相互援助,又能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众兴镇除闽商会馆外还有常镇扬会馆,为在此的常州、镇江、扬州的商人所建。足见当时在众兴镇进行贸易交流的商人之多,范围之广。 闽商会馆具体的建造时间现在已经无法考据,据东南大学教授李新建从建筑的建造方式、整体风格结合泗阳近代经济发展过程的角度分析、推测,闽商会馆应建于清朝,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泗阳目前唯一存在的“古代建筑”。经调查实测、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闽商会馆整组建筑原应为三进,现如今只有前庙与大殿依然保存。临街面称前庙,主体建筑称大殿,庙宇端庄肃穆,灵气隽永。前庙面阔六间,梁架结构一般,东西两壁分别雕刻镶嵌“河清”、“海晏”。 天后宫大殿为硬山式,檐高六米,总高八米,台基高半米,台明进深不足米,面阔五间,共计二十米,进深七檩,步架间距约两米米,四柱,五架月梁,月梁雕刻花纹装饰。在古代汉族木结构建筑中,北方多做平梁,南方多会把梁稍加弯曲,形如月亮,因此称为月梁。月梁表面雕刻彩画。北方的木架结构建筑几乎都会有天棚、天花遮挡梁架结构,因此不必在梁的表面雕刻或作画。因此在建造时,设计、用料、施工者皆为外地的说法应该是真实可信的。此外闽商会馆的建筑艺术,雕梁画栋,砖石雕塑,小瓦檐廊,都展示着闽南文化的特色。大庙落成,人们顶礼膜拜三天,可谓盛极一时。 闽商会馆被称作天后宫,是源自闽南沿海地区的信仰文化。天后宫又称为天妃宫,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惯称“妈祖庙”。祀祭的是福建湄洲林氏女,林女名默,相传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据说其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后生之。林默自幼聪慧,异于常人,十岁信佛,十三岁学道,通法术。据《莆田县志》记载,林默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在湄洲“羽化升天”、“能乘席渡海人呼龙女。常衣朱衣,飞翻海上,土人祀之” 。妈祖信仰在形成之初的形象是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形象出现,作用自然是庇护航海安全,因此外出航海者在航行途中都会把妈祖随时供奉在船上以祈求航海途中一切顺利,待安全抵达海岸目的地后,就会修建庙宇祭祀并答谢她的保佑。随着妈祖信仰的逐渐扩散,被人为的赋予救国救民、好善乐施的神性,成为民众救苦救难的保护神。闽商把他们的会馆建成天后宫,反映了他们的尊崇信仰,寄托了他们牵车服贾,远客他乡,祈求神佑,经商顺畅的心理文化。于是在同乡、同源以及相似的生活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化特点的同样神明信仰。文献综述 北宋以前,黄河很少南侵,淮河中下游地区水灾较少,泗阳濒临淮河北岸,又有古泗水穿越腹地盂 源丰富,土地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自从黄河主流夺泗夺淮后,多次出现过水利失修,带来了频繁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经济停滞,甚至受到严重破坏。金明吕五年1194河决阳武故堤,黄河人泗夺淮。明弘治七年1494刘大夏筑塞黄陵岗以后,淮河、泗水流量大增,黄河灾害逐渐移向徐州以下地区,泗阳地居下游,“高屋建瓴,横溃壅溢.此塞彼开,曾无宁岁”徐、宿、邳、濉河决必灌泗阳,黄河在泗阳境内决口达40多次。到清康熙年间,几乎无岁不决。在这种严重的灾难之下,妈祖信仰很快得到了泗阳当地人的认同。尤其是明朝晚期以后,黄河下游的形势是:“河复决崔镇,宿、沛、清、桃两岸多坏,黄河日淤垫,淮水为河所迫,徙而南” ,由于“黄强淮弱”黄河水横灌山阳、宝应、高邮等地;黄、淮、运交会处的“清口”一带,河道淤积尤其严重,淮扬地区因为黄河的泛滥更是变成一片泽国。往来经商之人在经历种种艰难辛苦,穿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和大海到达桃源县时就会到天后宫拜祭,以表达自己对于妈祖这一路来化险为夷,保佑自己安全抵达的感激之情。这一点在清代张德彝的《航海述奇》一书中有明确记载:“。。。。。。又行四十里,入桃源县界众兴镇,宿此地风景胜于王家营多矣,晚同俞惕盫步入天后宮叩謝往來航海化险為夷” 。明清之际,历代王朝对于妈祖的屡次加封使得妈祖信仰更加神秘。天妃作为当时水神信仰的一种,泗阳人民在屡屡遭受水患之苦而无计可施时,便把治水的愿望寄托于天妃。每年神的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百姓就会到天后宫进香、祈祷,久而久之形成习俗之风。现今这种风俗依然保存。天后宫前庙东西两壁上的“海晏”、“河清”,也是祈祝“天下太平”之意,寄托了闽南、泗阳两地人民的深深祈盼。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