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知识(2)
时间:2023-12-23 21:02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 物理学史的地位和作用 物理学史是一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和进步史,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每一项重大发明和发现都记录了人类的智慧和对真理的探索,众多物理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它显示了物理学家们的艰辛与不易,反应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历史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好奇。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如能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作为教学支撑,必能调动学生主管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做到把物理学史知识有机地引入到教学中,把建立物理理论的过程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背后凝聚了众多学者的艰辛,并通过介绍著名物理学家的生平、各学派间的争端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从而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愉快的接收新知识。 其次,物理学史知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使学生把学习物理课程作为一门生活知识的发现,接近生活的物理学知识更能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把物理学史所展现出来的科学知识。通过实验抽象的理论更具化,认识到很多伟大的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大部分伟大的理论建立之前都有着科学家们无数次的努力。物理学史中包含的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其中的科学方法,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习惯。 最后,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对当前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波助澜。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对推动世界文明做了巨大的贡献。在教学中引入我国的科学成就为世界人类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四大发明、《梦溪笔谈》、《墨经》、杨振宁和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点等等,不仅可以让学生懂得这些重大发明在今天仍有许多参考价值,都是值得学生今后学习和研究的对象,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史的认同感。 2。1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知识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派 [1]认为学习者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认识后,才进入课堂。他们认为是把原有的知识点通过课程的再学习过程,重新建立起对事物系统性认知的新概念。这在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中,有很明显的验证。学生头脑中会有很多前概念,但是这些概念只会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大脑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的前概念来理解新概念,而这个特定的情境就需要教师引入物理学史知识来进一步将抽象的东西更形象化。利用物理学史知识创设物理情境是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论依据下,物理情境教学需要引入物理学史知识。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其发生的过程和相关的物理学家背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透彻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系统的科学方法,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知识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2。2 国内外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知识的情况 来自优O尔P论R文T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美国是率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知识的国家。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当时的哈佛校长詹姆斯·布赖恩·柯南特开展通识教育改革,提倡将科学史融入物理教学,与后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科学史博士学位的科恩共同开设《科学》课程。该门课程非常受欢迎,后来被纳入哈佛的核心课程之中,该门课程至今仍然是哈佛的王牌课程之一[2]。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美国在教育里程碑上掀起了一场课程改造运动。“发现学习”的教育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通过研究得出[2],他强调学习者在接受一个未知的新领域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探究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施瓦布提出的[2],他主张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探索模式,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以科学指导为前提,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这两种学习方式分别向传统教学发起了挑战,它们都是注重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后来,美国物理学史分会在1980年成立后,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渐渐步入正轨,这使得物理学史知识在中学物理教育中又提升了一个高度[2]。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