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国内外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综述

“非智力因素”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的一个概念,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著名心理学韦克斯勒在对新兵进行“军队个别测验”过程中,发现智力不能与个性的其它部分割裂开来[2]。 1940年,他在亚历山大的启发下提出了“一般智力中的非智力因素”的问题。1950年他在他的论文《认识的、先天的和非智力智慧》中叙述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才被世界认可。之后,D韦克斯勒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教育理论方面开始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沈德立在《非智力因素与成才》丛书中,提出“成才过程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的观点[4]。20世纪80年代初燕国材教授编写了《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提出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结合论”的学习理论;20世纪80年代吴福元教授就《智力、潜能与非智力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学习的关系;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心理学界学者针对“非智力因素”概念及理论展开了许多定量和定性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5]。特别是在发展非智力因素现状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相关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宝贵的的研究成果,为小学教育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92273

参考文献

 

[1]苗润玉。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与语文学习关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3][5]田国伟。民族中学学生为智力因素现状及非智力因素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4]沈德立,阴国恩。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1991,(06)。

[6][8]王美岚,刘志燕。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7] 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4)。

[9][10]胡风莲。初三学生数学学业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