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音乐课中“课外拓展”环节设计的思考以《我是中国人》一课为例(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对中学音乐课中“课外拓展”环节设计的思考以《我是中国人》一课为例(2)

在许多音乐公开课上,很多中学音乐教师也会选择一个音乐中重要的环节—课外拓展,通常就会依赖于多媒体的资料播放,死板,毫无生气,学生也会因为听不懂或者觉得枯燥就会一听而过了,也不会在头脑中留下过多的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只会让学生对本来就不熟悉不愿意去听的音乐产生抵抗情绪。笔者在进行《我是中国人》教学前去听了其他音乐教师对此课的教学,但也是大部分对课外拓展环节缺失,一味在歌曲教唱上边下功夫,学生对本来就不感兴趣的戏剧歌曲更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此外在课外拓展的教学方式上,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态度严谨,一句一句地只顾灌输枯燥乏味的音乐理论知识,要不就是像小鸟喂食一样,一句一句的教一口一口的喂,使学生对本来就不感兴趣的音乐歌曲更有了烦躁的心情,也会产生了依赖性,不会自己去主动思考,主动去了解,失去了对音乐的探索积极性,让音乐变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可言了。

4 “课外拓展”环节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4。1将音乐和文学结合在一起

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一节课的所有知识技巧和情感价值,这都取决于一名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笔者所讲授的课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应当就是《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京剧风格的歌曲,具有中国传统戏曲风格并传达爱国情怀的半流行歌曲。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年轻一辈来继承和发展,但恰好在这个快餐文化迅速发展的年代,发展缓慢的传统文化就逐渐被遗忘脑后。尤其是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对各种流行音乐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传统音乐,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传统音乐接触的机会少之又少。

在《我是中国人》前期备课的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京剧方面的资料,从它的起源,发展背景和进度,它所占有的地位等等方面进行思考,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更需要学生能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产生兴趣,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学习。论文网

在进行课程深化的前期,笔者将中国古典影视作品《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武松打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经典的一段让学生观看,随后便播放了京剧经典片段《武松打虎》。先播放影视作品的目的在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程度上再加入京剧的表演,使学生能够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共鸣,更加容易接受中国传统音乐。音乐在学校教育中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门科目,同时也和其他科目有着紧密地关系。在众多京剧作品中,有着很多经典的桥段,这堂课中笔者便采用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部京剧作品。绝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文化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读过中国经典古典故事《水浒传》。

4。2手工绘画与音乐的完美碰撞

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美丽的绘画作品都会伴有优美的背景音乐,用音乐的流动性和绘画作品的静止相互衬托,能够让抽象的音乐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感的体现。笔者在《我是中国人》教学过程中,就带领学生进行了脸谱的绘画制作。在学生动手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横向联系,将听觉,视觉和动觉相结合起来,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相互影响,起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对音乐的自主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扩大学生的对不同艺术的了解范围,拓展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同时也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且不枯燥,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使得课堂环节更加严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京剧的兴趣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