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西游记》的教学(2)
时间:2024-01-02 22:1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对《西游记》文化知识的教学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无法理解的词语或是一些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习俗,而这些词语和习俗通常都不能在他们的第一语言中找到直接完全对应的表达,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们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这些文化知识做出额外的解释,同时适当地普及一些与之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 1。避讳文化源F于K优B尔C论V文N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在《西游记》原著第一回中,孙悟空为花果山众猴寻得“水帘洞”作为今后的安身立命之所,于是众猴便拜他为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4](p4)可能大多数外国学生读到这一句时都会十分费解:“为什么要将‘石’字隐了呢?”这便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避讳制度”。 在中国古代,人们为了维护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规定一些人为了表示尊敬,不能直呼或是直写另外一些人的名字。而这里说的“另外一些人”,指的就是“君主或尊长”。然而避讳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最常用的便是“改字、空格、缺笔”这三种方法。 比如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因她母亲单名一个“敏”字,所以每当她在读书写字时遇到“敏”字,都会改变读音读作“密”字,要写这个字的时候也都会减去一两个笔画,以示对亡母的尊敬。这便是“缺笔法”。 而在《西游记》中,石猴因为第一个进出水帘洞数次且毫发无损,而且还替花果山众猴寻得了“水帘洞”这么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所以众猴心甘情愿拜他为王。不过由于水帘洞内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4](p4),猴子们在生活中总是无可避免地会提到“石”字,所以才干脆将“石”字隐了,改称“美猴王”。这便是“改字法”。 然而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习惯恰好与我们相反,为表亲近,他们常常将长辈的名字用在下一代身上。就比如美国第41任总统“老布什”和第43任总统“小布什”,其实他们父子俩的名字都叫“布什”,只是我们为了方便区分,才称他们为“老布什”和“小布什”;再比如十五、十六世纪在位的英国女王是伊丽莎白一世,而现如今在位的英国女王则是伊丽莎白二世。尽管她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也完全没有“避讳”之说。所以可能在我们看起来这里隐去“石”字是顺理成章的,甚至还会因为觉得竟然连猴子都懂得人间的繁文缛节而会心一笑的时候,外国学生却是完全没有办法理解作者所设置的这一情节的含义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解释“避讳”这一现象,还要向学生说明作者短短的一句话,除了表现出孙悟空的本领高强,还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花果山猴子们的社会性和对人的模仿能力,为下文写孙悟空去西牛贺洲拜师学艺作了铺垫。 2。诗歌文化 诗歌是一个民族文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因此,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诗歌,他们之间都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中国诗歌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神合,追求的是将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以含蓄为美;而西方诗歌则更多强调了“自我”的体现,偏好直抒胸臆,感情激越奔放。中国的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古典著作里都包含了大量的诗歌,《西游记》也不例外。而且《西游记》里的诗歌大多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比如在第三回中,孙悟空要偷傲来国的兵器: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