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方方长篇小说《软埋》(4)
时间:2024-01-07 11:0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历史并无对错 作家总是通过文学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于世界各事各物的看法,将历史用自己的思想和方式记录下来,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历史进行还原。“如梁启超所言,历史现象只是‘一趟过’。史事无疑是唯一的,但当它以记忆的形态呈现出来,由于观看者的身份、立场、心态的差异,却幻化出不同的模样和色彩。”[2](P119)历史一去不复返,过去的时光不可重来。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有些历史我们没有经历过,并不能确切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环境,所以当要将历史重现的时候,作品的描写必然赋予作家的主观意识,用作家自己的理解重现历史。同样一段历史用文学来再现的时候便是多种多样的,无法评判谁对谁错,因为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方方并没有就土改的好与坏给出自己的评价。“《软埋》并没有走向那种不近人情的反思或谴责。恰恰相反,它带着对当事人满含温情的体谅展现了记忆如何被消化,如何被置换,又如何被唤起的过程。”[3](P96)对于土改这段历史,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动荡历史,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创伤,将它定义为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严重错误;同时也有另外一种声音,认为在国家的发展中,难免会遇到矫枉过正的问题,土改虽然暴力,但它是为保存国家胜利的果实,功大于过,所以评定这段历史是正确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其历史环境,都有其特殊性。所以无法评定这段历史的性质到底如何,更无法评定历史是对,抑或是错。方方只有通过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自己的想法进行历史重现。 在作品中,方方并没有给这段历史的对错下一个结论,而是通过每个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将它再现。对于主人公丁子桃来说,这段历史是可怕的,是残忍的。娘家因为土改被批斗,书画被烧,家人去世,哥哥在回来接父母的途中被冷枪打死,没有了娘家。连婆家也不能幸免,即使公公陆子樵德高望重,有全村人签的具保书可以免于批斗,但最终也不能逃离噩梦。为了保全颜面,一家人选择软埋。当她用双手将一个一个坟墓填平的时候,觉得自己也已经死去。为了保护儿子,为陆家留下后代,她怀着悲痛的心情出逃,可惜下人富童为了心爱的姑娘小茶把她丢在船上。在波涛汹涌中丢失了儿子,自己也失去了记忆。这段历史对她来说是恐怖的,是残忍的,所以她本能的抗拒它。对于丁子桃来说,想要安心的活着,就要忘记。遗忘这段历史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伤害。文献综述 对于老刘晋源来说,这段历史是一段矫枉过正的历史,虽然暴力,但是是不可磨灭的。在当时的年代,最重要的事情是守护战争胜利的果实。在他看来,在国家利益面前,是要牺牲个人的,国家是用战士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有无数的人为了国家而付出所有,在经历枪林弹雨之后,他把国家看得至关重要,虽然在土改中确实有一些过激的做法,但是不可否认其对保卫国家胜利果实的重要性,在第六章“矫枉必须过正”中刘晋源的话说出了对土改的态度: 这事也不能演习一遍再开始做。当年并没人站出来分析,穷人为什么会穷,穷人中有没有地痞流氓。更没人说,哪些富人是好富人,哪些是坏富人。所有的一切,都是现学。而且打完仗剿完匪,杀心还没有退尽,就觉得镇压是最简单的方式。富人有 多富,你已经知道了。可是你不知道穷人到底有多穷,那些没饭吃没衣穿的人,多得很!只要是穷人,不管活在哪个社会,你让他去把富人的财富变成自家的,把地主的土地变成自己的,只要允许,他们都会积极去干。天下人心都是一样的。[4](P110-111)所以对于这段历史,刘晋源是认可的,更偏向于这段历史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