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论贵粟疏》看当代秘书的言辞艺术(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晁错《论贵粟疏》看当代秘书的言辞艺术(2)

《论贵粟疏》在篇初就将尧、禹、汤那时虽然经受了多年的自然灾害但国内并没有贫苦惨痛的百姓的古代圣王之时与现在四海统一、土地辽阔、人口丰盈且没有自然灾害侵蚀但国内物资却不充足的今之时相比较。这里蕴含着作者晁错深深的担忧,同时也是一种不可明说的暗示——倘若现在遇上尧、禹、汤那时的自然灾害,那么百姓的生活一定是更加苦不堪言的。后面紧跟着土地尚且还有被开发利用的潜力,芸芸众生尚且还有劳作的余力,“生谷之土”[5](P1131)和“山泽之利”[5](P1131)都还未尽其用,开门见山地指出了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老百姓没有回归农业生产,一针见血。

随后,作者晁错便开始分析粮食不足的恶果以及危害——贫困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粮食,粮食不充足则是源于百姓不务农,百姓不务农便会不附着土地而离开家园。人民就像是会飞的鸟、会跑的兽,即便国家的城墙高大、法令严酷,也无法阻止这些恶果的发生。

再是,作者展示了一出类比推理。从不要求衣服轻暖、不要求食物香甜可口一转为“不顾廉耻”[5](P1131),从一天不吃饭就会挨饿、不做衣服就会受寒到“慈母不能保其子”[5](P1131),甚至到一国之君也保不住他的子民来得出圣明的国君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是因为他懂得使民投入农业生产并且减轻赋税去充盈本国的畜积,去防备自然灾害的结论。晁错是站在了现实生活的角度,回应了开头,证实了“畜积多而备先具”[5](P1131)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是层层推演的结果,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

文章的最后第二节同样是一出具备了很强逻辑性的推演。现在的迫切任务是让百姓回归根本去选择务农,而让百姓务农的关键在于“贵粟”,“贵粟之道”[5](P1132)则是“以粟为赏罚”[5](P1132),这样做会有三个好结果即物资丰盈了,赋税削减了,促使百姓去从事农业生产了。

从抽象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晁错他层层深入,步步引进,从容引导,深刻中肯地将文章的主题“贵粟”分析透彻了。

而他的这些分析正好给了当代秘书很好的借鉴资源。

首先,当代秘书在言辞表达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验古明今,旁征博引,一语中的,针砭时弊,以此来增强言辞的说服力,同时这也能体现出秘书人员自身从历史的考察和对历史的审视中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再者,要求当代秘书必须具备很强的逻辑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步步引进、层层深入地去剖析表达自己的观点主题或者向下传达领导者的指示意见等。

二 辞裁以辨,丝丝入扣论文网

“辞裁”即“裁辞”,是谓“斟酌词句”。“辨”通“辩”,“辩论”的意思。即是采用斟酌过的语句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考究的词法、句式等是《论贵粟疏》这篇经典公文的特色之一。一方面是表现在它出色的修辞手法。如:

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5](P1131)

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百姓比作是束缚不住的鸟兽,他们定居不下来便会轻视家园导致离开乡土,哪怕是国家有又高又大的城墙、又深又险的护城河、严厉的法令、残酷的刑罚,还是阻止不了他们。描述十分精准。

又如: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5](P1131)

采用了排比句,陈述出不争的事实。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5](P1132)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