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文化管窥以《白鹿原》为例(2)
时间:2024-01-24 21:4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在种类繁多的面食中,主要为面条和馍馍。其中面条和馍馍因为做法的不同,又各自分成不同的种类。如供奉菩萨娘娘的八盘“花馍”;用浅锅慢火烘烤出来用来作为外出干粮的“锅盔”;只在新年和各种节日,或是娶亲嫁人,或为长辈做寿,或为刚出生的婴儿举办满月酒等庆祝的场合中款待新朋挚友时所做的“长面”;以及浇上珍贵的肉丁臊子的上好食物“臊子面”,都表现出极具关中风味的饮食文化。在这些特色面食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biangbiang”面,关中城乡流传着一首歌谣“一点戳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官朝上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了六点六。左一长,右一长,中间夹了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拴钩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走咸阳”,歌谣传唱的便是这“biang”字,虽然这是一个字典没有记录、文字集合库里也未收录的字,但它却是关中地区一个特有的汉字,其歌谣久唱不衰,而这种面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擀制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而得名。面条经过手工擀制成裤腰宽度、大约两尺还有剩余的长度,用各样面酱、热油佐料加以调制,香气扑鼻、味道勾人,陕北地区老人小孩人人皆知,每个家庭都会做,每个人都喜欢吃。一个字,一道面食,一首唱不尽的歌谣,活泼传神,写着、吃着、唱着关中地区多姿多彩的民风民尚。它不单是秦地人最喜欢吃的一种用面粉做成的食物,更为主要是它传承着秦人的品质和魅力,成为关中人无法舍弃的独特历史记忆。而这些丰富繁多的面食,也成了关中奇特的文化符号。 另外,在《白鹿原》中还描写了许多北方节日特色食俗,如腊八节吃腊八粥,过年包饺子吃饺子等,都极具北方饮食特色。饺子是我们的日常小吃之一,而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饺子的名称众多,种类纷繁。“粉角”、“饺饵”等都是古时饺子的别称,而南北风俗的不同导致饺子在做法上也略有不同。饺子本来只是北方的面食,后由饮食发展传到南边地区,但饺子在南方地区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物,很少出现在逢年过节的餐桌上。以前的饺子并不如现在吃起来如此随意方便,只有过年或者重要节日才会包饺子。《白鹿原》中的关中人民也不例外,饺子在关中百姓的日常饭桌中算是及其罕见的食物了,只有每逢家人团圆或者庆祝春节之时,关中的老百姓才会家家户户都包饺子,来庆祝更岁交子,迎来崭新的一年。而以包饺子等构成的具有关中特色的饮食民俗,也表现出原子上老百姓对生活的热爱和认真生活的情趣。 二、居住 由于地理位置条件和气候的影响,关中形成了固有的寓居形式,大多数以瓦盖房为主,也有少数人住在窑洞。关中人善于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建造适合关中人居住的房屋形式。在关中老百姓的概念里,结婚和盖房子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因此在正式开始盖房子之前要将各方面的问题考虑到位。如建造房屋前要请风水大师看风水,房子的地基要打实。另外,瓦房的好坏也象征地位和财富。“四合院”这种规模气派的房子只有家境殷实、为止少数的富裕地主之家才能建造和居住,经济实力中等的一般人家只能住“三合头”,《白鹿原》中能住的起“四合院”和“三合头”只有白嘉轩和鹿子霖等大户人家,如文中有一段描述: 四合院的厅房和厢房就脱去了泥坯土胎而显出清雅的气氛了。春天完成了厅房和厢房的翻修改造工程,秋后冬初又接着进行了门房和门楼的改造和休整……经过翻新之后,一座完整的四合院便以其惹人的雄姿稳稳地盘踞于白鹿村村巷里。[2](P41)文献综述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