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女泪》乐曲演奏分析(2)
时间:2024-01-27 13:27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姜女泪》,如其名,乐曲描述的便是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千百年来,不同地方的人民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对故事都进行了不一的改变,使之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本曲的编创者周延甲先生便是在参观“姜女庙”时产生的创作灵感。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这首《姜女泪》便诠释了地地道道的陕西音乐特色。 提到陕西筝曲,就会不自主的联想到那些热耳酸心,情感丰富饱满和戏剧性的旋律线条。而作为陕西筝派的重要代表作品《姜女泪》更是淋漓精致的诠释了陕西筝派独特的音乐魅力。作为传统的陕西筝曲,《姜女泪》受到陕西民间迷胡音乐的影响使之区别于它的原形《长城苦》,简单来说,《长城苦》通过如今的《姜女泪》的形式又一次把自己展现在众人面前。 2。2 秦筝传人——周延甲先生 说到陕西筝派,不得不提的就是陕西筝派的传人——周延甲先生。 周延甲先生曾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教授,是当代秦筝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他是现代秦筝的开拓者,就他所创作的筝曲《秦桑曲》、《姜女泪》、《望秦川》等都是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曲目。先生的这些作品既不失地方性特色又赋有新的意蕴,颇受广大筝友的喜爱。作品的流传对陕西筝派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延甲先生出生在山西闻喜县,那里属于晋南,与陕西、河南相邻。先生自小就对戏曲特别着迷,只要有机会都会听上半天。早年的草根经历和对于民间戏曲的爱好,将他引入了音乐的大门,正因为有了这些民间艺术的熏陶,使得他有了深厚的音乐底蕴,直至上世纪50年代进入西安音乐专科学校(现西安音乐学院的前身)进修,这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在先生19岁时的“二胡经历”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秦筝归秦”是先生于1959年提出的主张。他感慨:“秦筝既然始于秦,但现在秦地却少鲜有人弹筝,这确实显得很奇怪。”先生认为,秦筝源于秦,振兴秦筝有点类似于文艺复兴,再者就是,让本来就源于秦地的文化,再重新拾起并创造出更高的文化价值,为此,先生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多年以来一直都是身体力行,不断努力,是业界公认的当代秦筝领军人物。 2。3 陕西筝派 2。3。1 发展历史 陕西筝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自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环境和局势的影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人们逐渐不满于单一的音乐形式,为了拥有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音乐形式,首先,在筝的形制上就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于是,筝由原来的五弦增加至十二弦甚至是十三弦。其次,在筝的理论研究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成果,关于论述筝的美学的文章就约有八篇之多。在当时,“筝”不仅广泛流传于宫廷、民间,还受到各路文人雅士的青睐,甚至流传海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的交流。“筝”可谓是盛行一时。 隋唐时期也是秦筝发展其中一个繁盛时期。此时期正值文化大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成为筝乐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秦筝在这一时期发展迅速,在宫廷音乐中取代了很多其他的伴奏乐器,指定用秦筝伴奏的乐曲就将近几十首。用秦筝伴奏,不仅在宫廷盛行,甚至在其他少数民族及海外也有出现,说明当下的秦筝普及之广,也非常具有多元性。 宋元时期算是秦筝发展最繁荣的一个时期,此时期,民间的说唱和戏曲音乐大量涌入人民的生活,这对秦筝后期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大批平民百姓逐渐过起了市民生活,各类活动场所也随之增多。“瓦舍勾栏”(又称“瓦舍勾阑”,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主要的表演场所,类似现代的戏院)由此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使得秦筝不得以以多种音乐形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