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爱情观变化的原因探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爱情观变化的原因探究(2)

一 崔、张爱情故事的发展

(一)《莺莺传》崔、张情缘未得善终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莺莺传》是唐代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从相识、相爱到相离的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这个故事中发生在蒲州的普救寺。张生寓居在普救寺时,恰逢崔莺莺一家也住在寺中。普救寺突发的一场兵乱,使得崔莺莺和张生有了相识的机会。由于张生认识蒲将之党,于是普救寺得到了官兵的保护,崔家的人员与财物也得到了庇护。崔莺莺之母郑氏为报答张生的恩情便设宴款待他,其间他对崔莺莺一见倾心。’于是他便请崔莺莺的婢女红娘代替他向崔莺莺“道其忠”,他还知道崔莺莺“善属文,往往沉吟章句”,便投其所好,作喻情诗,崔莺莺终于被感动,私下与他结合。抱得美人归的张生没有好好珍惜崔莺莺的真情,还在进京赶考追求仕途的过程中抛弃了崔莺莺。对这段始乱终弃的感情,张生不仅没有愧疚反而说崔莺莺是“尤物”,他甚至为自己及时抽身这段感情而沾沾自喜。

《莺莺传》里的张生“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人”。从样貌上看,张生应该是个英俊潇洒的书生。他对男女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对人说过:“余真好色者,而不适我值。”他说自己并不是见女色而垂涎的花花公子,他在寻求着绝色的女子,但他所看中的也就是外表的美貌而已。他一看到崔莺莺便心生爱慕之情。他一见崔莺莺“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表现是:“张惊,为之礼。” “惊”就表现了张生这个“真好色者”遇见美色时的心理与神态。张生为了追求崔莺莺很是费了一番苦心。“以词导之”,崔莺莺没有回应,又通过红娘向崔莺莺表达他的心事,红娘又不敢和崔莺莺说,最后还是听了红娘的话,用“喻情诗”来打动崔莺莺,这才获得了成功。当崔莺莺失身于张生之后,张生贪于美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在利益冲突面前,他没有经受住考验,做出了新的抉择,背弃了自己的誓言,把崔莺莺给抛弃了。不仅如此,他还找种种理由为自己辩解,把崔莺莺和他的书信公之于众,说崔莺莺是“祸水尤物”,“不妖其身,必妖其人”。

(二)崔、张故事的吟咏与传唱论文网

在唐代,虽然有很多人认同张生的观点,即《莺莺传》中所说“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但《莺莺传》中同时也说“于时坐者皆为深叹”,这就表明还是有很多人同情崔莺莺的被抛弃的命运,并惋惜这段没有得到善终的爱情。对于崔、张的故事人们感到同情和惋惜,于是自《莺莺传》之后,大量的文人乐于吟咏崔、张的爱情,如《莺莺传》之后,杨巨源就写了一首《崔娘诗》,此外还有李绅的《莺莺歌》也广为流传。到了宋代,崔、张的爱情故事依旧十分流行,并逐渐成为文人诗歌中的典故,如晏殊的《浣溪沙》词中就用了《莺莺传》中的句子“怜取眼前人”,苏轼《赠张子野诗》中有“诗人老去莺莺在”这句,也提到了崔莺莺。黄季鸿在《<西厢记>研究史(元明卷)》写到:“不止文人乐于吟咏,崔张故事在宋代又进入到民间说唱领域,依靠民间文学的通俗性、普遍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1]{11}可见崔张爱情故事的十分受欢迎。秦观、哲宗朝和词人毛滂分别以崔张题材写作了《调笑转踏》歌舞曲。这些歌舞曲对《莺莺传》情节做出了高度剪裁与概括,秦观以“月下私期”做结尾,毛滂则以“答书寄怀”作为结尾。

秦观《调笑转踏》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