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夫小说《天下无贼》中的人文情怀(2)
时间:2024-02-24 10:1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傻根是个孤儿,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山村并由村民们带大,山村民风淳朴、路不拾遗。有人在山道上看到一摊牛粪,可是没带粪筐,就捡片薄石围着牛粪画个圈,然后走了,过几天想起来捡,牛粪肯定还在。[4](p818)傻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直到十六岁和村里人一同来到大沙漠为新油田盖房子,才是他第一次离开村子。即使这样平日吃住傻根依然没有离开过这群淳朴善良的村民,那么傻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家乡却是在前往家乡的火车上。这列通往家乡的火车也有着灵魂在终点站得到救赎,旅程之后一切又将回归本质的寓意。傻根最大的特征就是傻,他憨厚也倔犟。傻根的傻便在于他不了解现实社会,不知道社会上的人心叵测,他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傻根认定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坚信大漠里的狼都没有伤害过他,人就不可能来伤害他。没有人会那么坏去偷他辛苦六年挣来的钱,他要回老家盖房、娶媳妇,这钱是他未来生活的希望,没有人那么坏去偷走别人的希望、偷走别人的未来。傻根就是这般的傻,执拗的傻,傻得一开始就硌到了火车站里的不怀好意的人。但其实在傻根的心里有着他认为聪明的标准,那就是“人难道还有狼坏吗”。他的“格格不入”甚至有些鲁莽都带着喜剧色彩充盈在火车车厢里,他的纯真令人发笑,又令人气愤,气得让这些“聪明人”想要给他一个教训。傻根又傻得幸运,他的傻威胁到了这些曾经“傻”过的傻根们,他们不得不把善良和美好埋在心底。曾经的傻根们被改变了,开始时刻提防着周围、提防着社会。现在的傻根却有人来保护了。傻根的出现重新唤起了人们心底的向往,深深的撩拨了那个美好愿望的情感线。 傻根又是整个故事的缺席者,在故事的高潮处他却蜷在一边没心没肺的睡着大觉。他是一颗善良的种子,他脆弱透明,他被保护着。他播撒在火车里,播撒在王薄、王丽的心里,播撒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些人甚至为了这颗种子的茁壮成长在做着自我的斗争。最后种子发芽了,人们也为自己重新种出了希望,这希望就如同长在远离家乡的外面世界里供人们遮风避雨的树荫,使离家的人们少了份畏惧,多了份对柔软的信任。 傻根是作者道德理想的化身,傻根的内心想法就是作者的道德诉求同时傻根也是作者对自身道德超越性的反思。傻根作为真善美的象征,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打出的“格格不入”的旗帜,与其说傻根形象的不现实,不如说傻根是没有顺应当下社会道德发展的人物。与其说作者希望通过傻根来唤起被现实社会压迫的希望,不如说作者有意借助傻根来启迪人们从现实与理想中找到内心希望的平衡点。傻根是埋在我们心底的种子,我们每个人即使曾经迷过路却依旧可以像王丽那般,为自己培育出希望。只要人人都选择追寻真善美,社会将真的实现“天下无贼”。 二、希望的保护者文献综述 王薄与王丽是两个心灵迷路的人物形象,他们所受过的教育使他们对“人恶”一面有着反抗心理,一面又迫于生活而无奈顺应。他们属于自我挣扎中的人,傻根的出现正好也帮助他们找到了出路,完成了心灵的洗礼与救赎。 王薄是大学毕业学美术的,王丽是大专毕业学建筑的。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偷窃原是为了游遍大江南北,并不是有心去做坏事,他们特意研究过偷窃的对象,多偷窃于一些贪官污吏,王薄和王丽也经常用偷窃来的金钱去救济帮助些生存状况贫穷的人,他们本该是爱自由找真我的侠盗形象。可偷窃是一种犯法的行为,一次一次的偷窃使他们成了正义的对立面,他们于是更加迷惘,相比傻根,王薄和王丽多了些小聪明,却也是因为这样他们比傻根多了很多烦恼,傻根可以安心的在“血雨腥风”的火车里熟睡,他们就要借助这场战斗重新找到自己。小说《天下无贼》里为傻根守护美好梦境的人,出乎意料的是两个屡次作案的盗贼。让我们在看待窃贼这个形象上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我想在小说里王薄王丽才是真正的主角,小说给了他们一个近景的描写,甚至这个近景近得让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主人公身体上的毛孔伸缩与灵魂里的血液流动,区别于火车上的另一批窃贼,小说对王薄和王丽有“我”第一人称的主观感情而非“我”旁观看待一个他人的对待,以此有血有肉,令人动容。使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芸芸众生,每个人的普通平凡,我们会犯错误,会走上与正义、真善美偏离的歧途,可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心底对真善美的憧憬是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的,或者说不管这般纯净的追寻被现实的生活埋得多么深、走得多么远,当一个傻根这样的角色,这样纯真憨厚返璞归真的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重新燃起当初的追寻美好的希望。诚如我们第一日看向澄净未知的世界,对世界的信任与感恩,对远方的绵绵深情。王薄王丽身上流露出的希望,令我们对窃贼转变的时空上也多了期盼与信任,外面的世界可以不那么陌生与冰冷。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