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湖泊水域时空动态的遥感分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淮安市湖泊水域时空动态的遥感分析(3)

2。2湖泊历史演变的阶段特征

淮安市的湖泊历史演变主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前的自然人类历史的演变;二是黄河夺淮入海时期的河流水系水网的改变;三是建国以来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黄河夺淮入海以前,从夏商周时期公元前486年开始,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又称运河,清代时改陈为里运河,是淮河水系内人工运河之一。另一条淮河水系的人工运河是鸿沟,由战国初期魏国开凿,是一条南北向的古人工运河[4]。

黄河夺淮入海时期,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河道发生了重大变化,洪泽湖也因此水位升高,由零星的诸多小湖和洼地连接组成。白马湖也是由同样的原因形成,黄河夺淮以后,水道连通,周围的许多小湖泊和洼池逐渐连成一片,形成白马湖[5]。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人类活动对湖泊河流的演变占据主导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牧业扩张、人口增加、城市建设等,这些十分壮大的人类活动对湖泊河流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湖泊面积大大萎缩,甚至导致众多湖泊消失在视野中,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水面蓝藻泛滥,水体变质,对湖泊发展影响甚重。为保护湖泊环境,以求幸存下来的湖泊更好的发展,淮安市及时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土地利用,实施各种环保和保护湖泊发展的政治经济政策,使得湖泊恶化发展得到了改善。

本文以淮安市为例,利用遥感监测技术获取数据影像,采用NDWI指数提取淮安市范围内1984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6年五个时期的湖泊河流水域面积动态变化信息[2],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湖泊河流水域面积变化的特点和驱动因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因素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之间的响应关系,实时关注人类活动对湖泊环境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和正确评价湖泊污染和萎缩的变化,从而为治理和保护湖泊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3 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源

美国NASA的陆地卫星(Landsat)计划(1975年前称为地球资源技术卫星 — ERTS ),从1972年7月23日以来, 已发射7颗(第6颗发射失败)。目前Landsat1-4均相继失效,Landsat-5仍在超期运行(从1984年3月1日发射至今),Landsat-5搭载MSS(Multi Spectral Scanner)四波段光-机扫描仪和TM(Thematic Mapper)多光谱扫描仪于1984年3月1日开始运行,于2013年6月退役。Landsat- 7于1999年4月15日发射升空[6],在2003年出现故障。Landsat-8于2013年2月11日发射升空,经过100天测试运行后开始获取影像。本文选择Landsat-5 TM 作1984年-20013年的数据源。Landsat-8 OLI和TIRS作为2016年的数据源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