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边区救灾措施和评价(4)
时间:2024-03-12 21:5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3。运盐度荒 淮南、淮北盐场素有“华中金库”之称,两淮盐税历来是边区政府的重要收入。边区各级政府疏通河道,修通盐路,积极组织灾民运盐度荒。“1946年淮阴漆圩倪庄挑盐队七十余人,二十天中运盐三万担,共获利法币四十二万元。两淮盐务管理总局,为便利群众运盐,在沿河筑起多条坝子,沿河农民趁农闲时组织运盐队,帮助来往盐船运盐,仅涟水县德盛圩一处,就组织了约五百人运盐队,每人每日可得工资二十余元抗币”[6],“六专署前后共组织灾民两次运输食盐,以此使灾民获得粮食达163万斤。第五专署也先后组织淮安、滨海和阜宁等地灾民运盐20万担,灾民获得工资粮500万斤。1946年2月,五专署由于灾情严重,紧急调盐1万吨,并组织公路附近地区的12。5万灾民运输食盐,灾民因此获得250万斤救济粮食,暂解了灾民三月份的口粮问题。”[8]运盐之利暂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对边区救灾起着巨大作用。 4。控制粮食,低价供应 每逢荒年,粮价也是水涨船高,稳定粮价和保障边区粮食供应是边区政府的当务之急。春荒发生后,边区政府立即派人清查各分区存粮,调剂各区粮食,同时颁布条例限制边区内粮食产品出口,积极鼓励各地从国统区进口粮食。如“1946年六专署严禁粮食和食品类出口,没收走私粮食,禁止酿酒造糟。”[ ] 为了保障贫民的粮食供应,边区政府同各地救委会以及人民团体联合开办了平粜合作社,平粜粮食,百姓通过人民团体审查,即可购得一定的粮食。如“1946年六专署拨小麦100万斤和华中银行拨粮450万斤举办平粜,紧急救济灾民;第五专署亦在淮阴筹粮10万斤,按市价的5折供应灾民”[8],“1948年五分区丰民公司拨出55万斤,六分区拨出70万斤粮食举办了平粜。”[ ] 5。互济互助 边区灾情严重,政府财政又极为困难,因此边区政府发动了广泛的社会互助运动,号召边区各阶层人民,互济互助,共度灾荒。互助运动开展后,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如 “阜宁县三荡区陈良桂老先生向儿子借田,出典十斛粮食都在村的群众会议上献出来。沭阳县开明士绅徐兆香将自己的存款1200元捐出来救济灾民,泗沭地区的张翠花组织一些群众通过唱小调来宣传和动员人民捐款救济灾民,退役军人曾山把自己的残废金四十元拿出来救济灾民”[6],“六分区募得义赈粮食87。71万斤,钱款1。19亿元,此外还全面发动群众互济粮食109。8万斤。五分区阜宁东海烟草公司余经理一人就捐献救灾粮约2000公斤大麦,商民陶泽渔一人捐献出小麦20斛,另加2000元新抗币”[8],“五分区劝募义账,推行一升米运动,一碗饭运动,募集粮食2240733公斤,华中币1634707元,盐城、建阳灾情较轻的县就主要靠义账解决的。”[7]边区政府发动互济互助运动不仅缓解了灾情,还团结了各阶层人士,共同投身救灾运动中去。 6。机关部队节约运动文献综述 边区灾情严重,但边区行政和平自卫战争费用巨大,财政早已入不敷出,因此不得不削减支出并拿出部分钱粮来救济灾民。“边区政府要求各区党政军人员以身作则,每天每人节约2两口粮,以此来帮助灾民度过灾荒。六分区机关干部率先响应,积极开展节约运动,共节省粮食一百多万斤,捐款达两百万元”[8],“1946年4月五分区要求全区一切工作人员每日节约大米三两或杂粮四两”[ ],“五分区县区机关节约粮704798斤,华中币3776460元,共救济369475人”[7],“据统计,1948年华中机关为救灾的粮食节约达762500斤,供给节约达1247088500元,更衣节约8亿元。”[11]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