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2)

(二)央视春晚概述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通常简称为央视春晚,于1983年开始举办,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先河,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央视春晚也逐渐确立了自身的地位,成为了全球华人除了除夕团圆饭外,又一场情感的饕餮盛宴。

尽管央视春晚提倡传递中国情感,弘扬中华文化,俨然已成为中国人的新民俗,但人们对春晚的争议却也越来越多。节目主题偏向北方人的生活方式;有些节目单调乏味,甚至只是为政治做嫁衣;主持人语言规律化,毫无生机感与欢快感;在节目中强行植入产品品牌的广告,令人厌恶,当然,这个问题自2013年蛇年春晚开始通过公益广告的取代而得以完美解决。

(三)央视春晚公益广告的类型及特点 文献综述

央视春晚公益广告自2013年的蛇年春晚开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年时间的发展,归纳这五年来央视春晚所插播的所有公益广告,我们大致可以将他们分为两类:情感类和文化类。

首先,情感类公益广告。

情感类更多表达的是亲情,有不远万里归家团聚的温情,也有对着视频相互祝福的喜悦,更有同在外地团圆的幸福,这类公益广告抓住中国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家庭的依赖,表现了“家”对于中国人的特殊涵义。短片采用了实景拍摄,纪实的摄影风格和叙事手法加强了情感的烘托,也更容易引起中国观众的情感共鸣。

2015年央视春晚公益广告《回家篇》是典型的代表,其中包括四个小短片,《家乡的味道》展现了远方的孩子过年万里奔波只为回家吃上母亲做的水饺,《迟来的新衣》表达了在外务工夫妇骑摩托车回家过年为了给女儿带回一件新衣,《过门的坎坷》描绘了在外打工的情侣冒着风浪,和男友一起回家探望父母,《63年后的相聚》更是讲述了弟弟离开大陆63年后,从台湾回家团聚祭母。四个故事囊括了中国大部分社会层级的人回家相聚的故事,这也是能够触发全社会情感认同的重要因素。人们春节回家过年,不仅是一种亲情的文化体现,更是一种情感的暖心回归。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