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2)

         

图1  中国软件产业产值、占GDP和ICT产业比重(2010-2015)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

产业分布和再分布一直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济地理学研究者对软件产业空间的研究从全球、国家或区域空间,以及城市内部空间展开,主要关注软件产业空间结构、演化和动力机制。在国家和区域尺度上的研究成果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软件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空间不均衡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学习型区域或者创新区域[ ]。对发展中国家研究多集中于对印度的研究,印度软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孟买、德里和班加罗尔,智力资源和政策导向是影响产业布局的关键[ ]。

国内学者对于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的研究成果很少,代表学者主要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学者。毕秀晶等探索2000年到2008年间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软件企业聚集程度高,骨干企业多,软件出口具有很强的基地指向性;影响软件产业空间格局的因素主要有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外向度、政府政策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供给能力等[ ]。他们还认为在不同阶段软件产业空间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不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软件企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也不同;软件产业的产业集群在典型区位、区位因子、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知识外溢过程等方面和传统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差异,且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软件对产业的空间集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而在对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集聚与郊区化的研究中,发现交通通达性、自然环境及办公楼条件对外资企业区位影响较大,内资企业对政府政策更为敏感[ ]。 

“十二五”规划期间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是否呈现出新的特征?影响因素是否发生变化?本文采用ArcGIS分析工具,分析2010-2015年间中国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通过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软件产业空间格局因素的变化特征。所有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信息网。

2.我国软件产业的空间格局与变化文献综述

以2015年中国城市地图为底图建立全国分省市的软件产业信息空间数据库,由于西藏的数据不全,所以文章的研究范围仅为剔除西藏外的中国30个省和直辖市。利用ArcGIS 10。2对全国软件产业的现状进行空间分析。

2。1。软件业务收入空间格局

图2显示,与大多数国家的软件产业空间分布类似,我国的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空间格局也表现出严重空间不均衡的特性。软件产业业务收入高度集聚于东部沿海各个省份,中西部集聚程度低。软件产业业务收入以从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到中部地区的顺序递减。

在2010年,软件产业业务收入排名前十的省份和直辖市是: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四川省、天津市;经过五年的发展,2015年的软件收入排名情况是:广东省、江苏省、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浙江省、辽宁省、四川省、福建省、陕西省。从排名来看,前十的省和直辖市总体上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江苏省超越北京市,变成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第二的省份。上海市与浙江省的软件收入超越辽宁省,变成了第五、六名,四川省的收入也超越了福建省,变成了第八名,而原本位于第十位的天津市,被位于西部地区的陕西省取代。而在东部地区,软件产业又明显地集聚在三个区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区也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区,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也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行地区,这些地区软件产业发展较早,又凭借着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优势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本土的人才在这些地方建立公司。在西部地区,软件产业高度的集聚在陕西和四川两省,占到西部地区的92。94%,与中国内陆其他城市相比,陕西、四川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其次,成都和西安是都是国家级的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基地、第一批的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城市,是我国内陆省份里政府最重视的两个省份。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