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及其变化趋势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及其变化趋势研究(2)

因此,本文将对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回顾过去的发展历程,找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地的政治、地理、经济基础等因素,对其产业分工提出一些建议对策,从而使长三角城市群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能在国际上有着较大影响力。

1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概况

1.1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域广阔,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到2010年末,长三角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5524.9亿元。长三角地区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重视教育,科技发达,已是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凭借一系列优越的条件,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城镇密集,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更好,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城市网络系统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不同类型的城市的数量呈现出“金字塔型”特点,拥有完整的行政建制等级体系,该等级体系由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组成[1]。当前,就地理区域角度划分,目前长三洲城市群包括:1个直辖市和三个省份——上海、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具体是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还包括5个次级城市群,它是根据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来划分的。我国有多个城市群,但是长三角城市群相比其他城市群而言,它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城市带。

长三角的空间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长三角中心城市中首屈一指的就是上海,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但是上海并不是长三角最早的中心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条件的变化,上海才成为今天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焦点。长三角中心城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着以下几个历史演变的过程:苏州——湖州——扬州——嘉兴——上海,这些演变也都是受到政治、地理以及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高铁网络的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高铁的出现改变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铁路结构,使城市之间的连接模式和团体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导致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重新分配。高铁和非高速铁路城市(即浙江南部和安徽北部)的集团分布有所增长,特别是在浙江省南部,显示出高铁与非高铁成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2]。

1.2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特征

近年来,长三角发展迅速,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排名靠前,在发展的道路上,处于领先位置。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逐步发展且水平较高,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越全国平均水平[3]。长江三角洲是引起全球瞩目的一个城市圈,其城市化程度高,经济水平高。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以年均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要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2008年从全球来看,城市化水平平均大概为47%,其中发达国家大约是75%,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差不多在38%左右。显然长三角城市群的从城市发展程度来看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在长江三角洲的两省一市来看,上海城市化水平最高,不仅在高于全国水平,而且已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在世界也是位于前列,见图1。2010年上海市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9%,到2013年,此比重增加1.1个百分点,为90.0%。从上海市的户籍人口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上海城市化水平很高。江苏省和浙江省城市化水平没有太大差别,也都高于全国。近年以来,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显著,至2015年城市化水平为65.8%,城镇人口数增加迅速。江苏省2010年的城市化率为60.6%,经过几年的发展,到2015年时,城市化率提高了约6个百分点,为66.52%。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