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考据学由考据到经世致用的转变分析
时间:2018-07-27 21:2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内容摘要】:晚清考据学包含的内容之大,内涵之丰富,是现当代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晚清考据学家由考证求实到经世致用的转变,期间所带来的学术上的转变,对后世产生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初的经世致用和晚清的经世致用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清初的经世致用是根据估计用以“资治”,服务于最高统治阶级,晚清由于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带来的结果是“救国”,学者们为了挽救陷于危难之中的中国,积极寻求变法图强之路,为中国的未来寻求出路。26298 【毕业论文关键词】:晚清 考据学 经世致用 Analysis about The Change of Textual Criticism to Pragmatism from Archaeologists in Late Qing Dynasty 【Abstract】: In late Qing dynasty,textual criticism was a very impotant question that had large content and abundant intension,what the contemporary scholars to discussed. The change from reseach to pragmatism ,made big conclusion to our moderm social. Textual criticism in early Qing Dynasty ang in late were not the same content. ethos connoted 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estimates for "for" in the service of the highest ruling class, becaus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society of great change, the result is "saving the nation", Chinese scholars to save in distress, actively seek the road of reform plan, to seek a way out for China's future. 【Key Words】:late qing dynasty textual criticism pragmatism 考据学,顾名思义,就是考证、考究学术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对古代图书进行整理,重新编辑,并且考证,辨伪等。梁启超这样说道:“其治学之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无证不信’。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而衍及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等。而引证取材,多极于两汉;故亦有‘汉学’之目[1]。”也就是说考据学必须要实事求是,没有证据的事情是不可信的。而到了晚清时期,大部分的考据学者都普遍将考据学推广向了经世致用这方面。“经世致用”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从字面上来看,经世致用就是讲所学习到的只是应用于现实社会之中。那么,晚清的考据学家为什么会讲学问转向了现实社会运用之中呢,这其中涉及到了明清之际的巨大变化,以及学者们对社会看法的逐渐改变。 考据学的产生和发展源远流长,在此期间,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学术传统,一种是训诂之学,另外一种是义理之学。事实上,考据作为一种治学方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论语.八佾篇》上说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证之。商礼吾能言之,宋不足证之,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证之。”说的是早期的考据学,讲的是对人物或者事物进行稽考。 最早提出经世致用的是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但是当时经世致用的内涵与晚清有着非常大的不同。顾炎武只是打着“经世致用”的旗号,实则是经学的复兴。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2]。”黄宗羲说:“言心学者,则无事乎读书穷理;言理学者,其所读之书不过经之章句,其所穷之理不过字义从违[3]。”对明朝的王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这些学者的眼中,经学是以经典作为立论的出发点。 经学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三个朝代的发展,到了乾隆年间,已经逐渐成熟。形成波澜壮阔的乾嘉学派。一方面,乾嘉学派的考据学家坚持汉学,反对宋学;同时在另一方面,对宋代儒学修身养性的观点并未全盘抹杀。同时以“实事求是”为治学的标准。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