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3)
时间:2024-11-25 21:49 来源:98827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3)其他模型 相比于国外学者提出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我国学者也对创建产业国际竞争力评 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份额模型”就是其中之一,“份额模型”认为市场份 额是才是评价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4)钻石模型的修正 本文主要是研究中美两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比较,需要对产业内各类数据 进行实证处理,从各类要素出发,比较中美两国电影产业具体差异。并且,中美两国分 属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所阵营,故用“九要素”模型不太适合。所以选择迈克尔. 波特的“钻石模型”最为适合。由于“钻石模型”自身具有局限性,且考虑到中国具体 国情,本文将结合复旦大学毛明杰教授(2006)年对“钻石模型”的改造成果,将政府 这一外生变量变为内生变量,并将知识吸收和创新这一要素能入纳入模型当中。 表 1-1 修正后“钻石模型”相关影响因素 基础要素 生产要素 初级生产要素 天然资源、初级劳动力、自然和文化资源等 高级生产要素 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要素 特别是国内市场需求 相关产业及其支持 电影行业内外部的支持,如: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企业经营管理、专业素质、差异化程度、企业形象及其知名度、人力资源、企业创新、企业品牌等 辅助要素 机遇 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 政府作用 政府对电影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制度的完善,如:税收优惠,投资倾斜和政策激励等 核心要素 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能力和知识吸收能力的相关投入 二、中美电影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一)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1905 年,任景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电影产业 的新时期。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首次提 出新中国电影史六个时期的划分,即历史的时代、国家的时代、政治的时代、艺术的时 代、市场的时代和产业的时代。本文结合《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中国当 代电影发展史》两份参考资料和电影业特点,简单的将中国电影史六个时期分类如下: 1、萌芽时期(1905 年—1949 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影经历了从国外资本的完全控制到自主掌握技术的过程。电影 也渐渐不再是类似于“街头杂耍”的行为艺术,而是逐渐成为商业资本介入的一种盈利 模式,这使得中国电影一时间出现百花齐放的姿态。但受限于资金量规模较小,题材不 够新颖,技术条件落后,电影人才短缺等客观条件,我国电影在这一时期呈现出质量差, 影响力小等特点,还无法成为一门产业。 2、计划经济时期(1949 年—1976 年) 这一时期,我国整体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当中,电影产业则继承了苏联电影“条块结 合”的经济模式,政府对电影产业开始了全面的管控。大型的电影制作单位用中央规定 规定统一价格收购电影作品,按照计划分配给下属电影放映公司。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电影的产业的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政府的严密管控,不利于电影产业市场 发育,阻碍了市场结构的形成,出现资源配置低下,竞争力较弱等问题。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