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的艺术特征(4)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析笛子曲《帕米尔的春天》的艺术特征(4)


第三部分整首曲子在竹笛流畅优美的旋律中再现经典部分。从乐曲中大家可以听到第一部分主题的影子,本部分是在主题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大量经过音和辅助音,是原本具有歌唱性的主题更具有流动性。如:(见谱例5)
谱例5:乐曲《帕米尔的春天》(144-148小节)
 
第四部分采用了二部曲式,前半部分是在降B调中再现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后半部分用轻快的吐音演奏出有弹性的旋律,形成全部乐曲的高潮。
(四)音色特点
塔吉克族乐曲《帕米尔的春天》的音乐特点属于北派竹笛的演奏风格,北方的笛子作品在注重娴熟的技巧以外更注重的是对音色的控制,高亢嘹亮则是北方梆笛的最大特色,它与良好的音色与气息的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作品《帕米尔的春天》在音色的处理上非常讲究,该作品音域较宽广,高音分布比较多,气息流量大,音色也清脆嘹亮,这些特征都体现出了塔吉克民族的音乐特点。
在引子部分用竹笛来模仿鹰笛的音色。由于鹰笛由坚硬的鹰骨做成,且管体较厚,也没有一般笛子用到的笛膜,泛音少,音响较其他笛子乐器更加纯粹,清澈。演奏家在演奏时都会注意气息的控制,吹出纯净音色和悠扬的感觉,表现出帕米尔高原的辽阔无边。
乐曲的第一部分旋律线条摇摆宽广,展现出一幅帕米尔高原的壮丽画面,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注意气息连贯,要求锋利而又柔和。其次要注意气息的强弱,做到有骨有肉、刚柔结合。该部分换气要做到干净利落,毫无声色,使音色更加柔和,更具有亲和力,让人们能够感受到高原的辽阔。
乐曲的快板部分旋律紧凑,跳跃性强,展现出热情欢腾的歌舞场景。在演奏这些部分时要求演奏者用“颗粒式”的方法演奏,气息和舌尖的配合要多加注意。“吐”和“苦”的发音力度要有明显的区别,“吐”音要强,“苦”音要弱,力度安排均衡才能使音色更好地发挥出来。在演奏后半部分的吐音时,着重练习的是手指的灵活和舌头的轻快,使音色明亮跳跃,让听者身临其境。
这种音色的对比在音乐作品中是被大量运用的,不同的音色给人以不同的感官刺激,增加了音乐本身的趣性,使听众的情绪被音乐的变化所感染,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帕米尔的春天》的人文内涵及影响
在美丽的新疆地区生活着文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等多种少数民族,他们以伊斯兰教为宗教信仰,把美丽的高原作为世代生息繁衍的家园。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他们的善良,勤劳,勇敢在那片冰山与绿草组成的魅力热土上释放着生命的光辉,同时也谱写了记录自己民族文明与历史的神话。这其中有诗歌,有画卷,自然也有每个民族灵魂不可或缺的载体——音乐。《帕米尔的春天》是塔吉克族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乐曲轻快热烈,舞蹈性和歌唱性极强,描绘了帕米尔高原美丽壮阔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质朴豪爽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生动地表现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情绪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蓝天下无比愉悦的心情。
以《帕米尔的春天》为例的塔吉克族民族音乐延用一个乐节规模主题不断重复的反复表演结构,并采用乐段变奏这种形式,形成一个个小型结构的变奏段。这样虽然较汉族乐曲有些单调,但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现出了塔吉克族清新,欢快,跳跃的音乐特征。新中国成立后,以李大同老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基层音乐工作者,将许多不同的民间乐曲素材对比后进行加工,创作了不少由相互对比的段落组成的多段结构乐曲。如《帕米尔的春天》《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怀念周总理》等乐曲,也给少数民族音乐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