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曼的歌唱艺术(4)
时间:2017-01-13 12:51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林道静 《青春之歌》是金曼歌剧创作表演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无论是对主人公“林道静”的成功塑造还是里面的经典唱段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林道静”善良单纯,对于青春与理想有着满腔的热情,同时又勇于挣脱束缚,追求自由。这些特征跟生活中的金曼像极了,金曼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写照。金曼在塑造这一人物的过程中,无论是在语言、唱腔方面还是表演方面,都把自己的感受自发自觉地融入进来,宛若自己就是“林道静”,这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已经不只是单纯地喜欢了。 在歌唱艺术中,清晰明确的语言是抒情达意,与听众进行内容和感情交流的关键所在,也可以这样认为,以咬字吐字的声、韵、调、为特征的汉语发音,对于“林道静”饰演中金曼将这些拿捏得恰到好处。歌剧人物的成功塑造离不开歌唱与表演,两者必须很好的结合起来,歌剧中演唱的歌词有情节性,表演的动作按演唱内容和情节的表现需要设计,金曼丰富的舞台经验,使得她的表演总是特别到位。歌剧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声乐演唱为主。演员通过唱段来塑造人物,走入人物内心。对于 “林道静”这个追求爱情、追求理想、追求完美青春的典型人物代表,金曼正是通过心灵的歌唱来揭示戏剧的人物命运和内心世界。 四、金曼的歌唱艺术成就 (一)让中国歌剧与世界接轨 在参与创作一部优秀歌剧之余,金曼还始终致力于中国歌剧的勃兴。积极参与策划各类活动,如中国歌剧节等等,取得良好的效果。金曼认为真正的歌剧是可以被很多普通百姓所欣赏和接受的,金曼及其团队创作的清唱剧《江姐》、交响诗颂《太阳出来了》、歌剧《东方的咏叹》、《宋庆龄》等作品都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改善了我们在剧院只能看到上演西方经典歌剧的景象,让更多好的中国传统歌剧和现代歌剧提供给观众,中国歌剧近百年的历史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得更多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走进观众、走出中国,让更多的外国观众开始了解中国歌剧,了解中国歌唱家。 金曼每到一个国家演出,都会积极宣传中国歌剧。然而,中国歌剧的发展也有一些制约因素,如:没有固定的演出场所,歌剧院既是歌剧创作生产的地方,也是歌剧上演的场所。外国歌剧上演通常有自己的歌剧院,而我国目前能达到这些条件的剧院屈指可数。为促使中国歌剧更好的发展,金曼建立了北京歌剧研究院。 金曼在为中国歌剧与世界接轨而不断努力。在她的带动下,许多中国歌剧作品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如《宋庆龄》等优秀国产剧目开始有了更大的平台去获得广泛的认同与传播。 (二)打造中国高等学府的高端艺术学院 在促进中国歌剧走上世界舞台的同时,金曼也不忘国内专业歌剧人才的培养与延续。在获得“梅花奖”不久她便“下海”了,而首先选择发展的是文化产业中的高雅文化部分[3]。金曼明白歌剧界目前仍存在着歌剧人才缺乏、后继人才不足的缺陷,于是金曼的重心开始投向歌剧专业人才的培养。金曼在筹备和建立北大歌剧研究院时,有不少的曲折和磨难,面对这些她一直是积极乐观的,总是以有条理的思绪解决每个问题,面对各种困难与艰辛,金曼都不曾放弃心中的坚持。现如今,金曼的许多学生都是歌剧表演中的骨干力量。 2010年金曼被聘为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院长。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致力于歌剧创作与研究双管齐下,促进歌剧事业发展,专门培养优质歌剧人才,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无疑是众多立志于歌剧事业的人们最理想的学习殿堂。金曼认为歌剧在各方面都力求极致、精湛,不管是唱词、舞蹈、音乐或美术,歌剧对于创作者具有诸多要求,不仅需要深刻的音乐领悟力,而且需要在舞台美术、表演、形体、导演、音乐等方面有很好的协调能力。培养杰出的歌剧艺术家,需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高层次的教育体制、广博的人文艺术氛围,北京大学自然是最适合的高等院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