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广场舞对公共文化的影响(2)
时间:2018-09-06 11:3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文化建设依赖于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体现了文化精神。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公共文化建设是否达到了人们的满意度。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正是由于公共文化建设的不足,人们的公共文化空间受到限制。在全国,上海的公共文化建设已走在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远远不足 。因此正确处理好城市广场舞和公共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并改善广场舞发展与文化建设不平衡的问题,对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本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 本文框架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明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并介绍了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梳理了城市广场舞的发展历史,对上海市广场舞参与主体和活动场所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 第三部分,在对上海市各地区广场舞队伍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广场舞对公共文化的积极作用。 第四部分,对上海市广场舞引发的矛盾进行研究,通过上海市几个做得好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案例为下文奠定基础。 第五部分,就政府如何引导、扶持与监督管理公共文化的建设,改善广场舞群众对现实条件的迫切需要,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相关图书、期刊等中外文献,了解广场舞的发展史和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的状况,借鉴他人对公共文化建设不足的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试图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2)实地调查法 为了得到某些资料而进行的实地调查,具有真实可靠性。通过对上海的个别广场舞团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来了解市民参与广场舞现状,以便得到更为直观、现实的统计数据,以此来归纳总结上海市对于针对广场舞环境设施所做努力的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 城市广场舞的发展历史及上海地区现状 (一)城市广场舞的发展历史 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人民群众是其创造者也是表演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广场舞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近现代的广场舞主要源于陕北秧歌舞。秧歌起源于劳动人民,是一种备受人们喜爱的群众舞蹈艺术。1942年,受新文艺思想的影响,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运动被大肆推广,秧歌才真正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9年,“禁舞令”的解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范围。交谊舞的流行和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开始活跃于街道和舞厅,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又进一步得到改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场舞逐渐融合了各种舞蹈元素,逐步正名,开始趋于大众化、平民化。改革开放较早的的南方最先开始流行跳广场舞,慢慢地广场舞辐射到了全国各大城市。21世纪初,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场舞开始如星星燎原般火遍了全国中小城市。 (二)城市广场舞的内涵与特点 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发现,就上海而言,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健身操、秧歌、腰鼓、肚皮舞、太极、民族舞等,广场舞不仅融合了体育元素,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延伸,动作与音乐节奏相辅相成,韵律感十足,因此我认为,广场舞是人们追求身心健康,在广场等公共场合上跟随音乐节拍,动作整齐划一的,有组织的社会群众文化活动。 根据广场舞的活动场地,表现形式,功能,参与人群等方面,归纳得出广场舞具有以下特点: 1、群众性 广场舞活动是在人们的生活劳动中被创造的,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将其传承发扬,广场舞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形成与繁荣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