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的偏执从鲁迅《狂人日记》论起(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狂人”的偏执从鲁迅《狂人日记》论起(2)


《狂人日记》这部小说通过从写“狂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以这个“迫害症”患者典型形象的描写揭露出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中国旧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人的意识觉醒。 [3]而“狂人”的人物形象大多理解为在封建礼教阴影下的旧社会里的一个“迫害症”患者形象,从而延伸为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人的灵魂都被封建礼教所侵蚀,他极度害怕和极力反抗的则是封建传统吃人的惯例。但是通过对《狂人日记》的多番阅读和结合当下社会现象的思考,也就会解读到一些“狂人”人物形象的侧面。
在《狂人日记》中看到鲁迅笔下的“狂人”之后,就从一个侧面的角度联想到了当下社会一个典型群体。现今社会,物质生活发展迅速,在大家都在挖掘正能量的同时,负面的社会新闻事件也是此起彼伏,虽然这已不是“吃人”的旧社会,但却还有不少的“狂人”有着“被吃”的恐惧,也就有了联系《狂人日记》里的“狂人”而来的当下“狂人”的形象。通过与对比和分析,“狂人”极度缺乏社会安全感,“迫害症”任然存在;“狂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经不起生活或工作学习的压力;“狂人”认为社会上遍地都是坏人,甚至觉得自己也不例外。以下分析当今社会的“狂人”形象的思想特点,并通过《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人物形象的侧面来进行一一解读。
二、“狂人”极度缺乏社会安全感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4]在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时,潜意识里要求基本的安全感。他认为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