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诗《骷髅之舞》圣桑对“死亡主题”的另类诠释(3)
时间:2018-09-07 18:1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一)交响诗《骷髅之舞》的创作背景 圣桑的交响诗《骷髅之舞》(法语:Danse Macabre)又名《死亡之舞》,乐曲是根据法国诗人卡扎利斯的同名诗篇改编的。十九世纪末叶,法国诗人亨利•卡扎利斯写的短诗《死亡之舞》。这首诗叙述了“万圣节之夜”的传说。按天主教教规规定,每年11月1日是“万圣节”。据说,在这天夜晚,鬼怪神魔都要破土而出,狂歌欢舞,通宵达旦。 1874年,圣桑偶然读到卡扎利斯这首短诗。诗中的怪诞幻想和离乱气氛,使他从诗作中听到了丰富绚丽的音响效果。他的笔下,禁不住流露出色彩奇异的音符,在谱纸上描募出一幅万圣节狂欢之夜的生动音画。 最初,他为这首短诗谱写了歌曲,并复印出版。但是,艰涩晦暗的旋律,不易演唱。于是,圣桑动笔把这首器乐化的歌曲改写成一首交响诗。交响诗《骷髅之舞》最终在1874年完成,次年在法国巴黎首次上演,是圣桑四首交响诗中最为出色,最为著名的一首。 (二)交响诗《骷髅之舞》的曲式结构 交响诗《骷髅之舞》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五部曲式,圣桑交响诗中的曲式结构布局随着神话故事以及卡扎利斯的短诗的表达顺序而展开的。由深夜的钟声开始、开始跳舞、骷髅们舞蹈逐渐高涨、舞酣、最后黎明鸡啼归于静寂的五个阶段。该乐曲在曲式组织上以乐段或乐句为单位,通过分段对称逆行的方式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呼应关系在整体结构上产生了复杂三部曲式的拱形对称关系 。即全曲以主题c为轴心,首部的构成部分与再现部的形成对称,显示了圣桑曲式结构的严谨性和高度的创造性。全曲主要由a、b、c三个主题的呈示和不同手法的展开构成。主题a是圆舞曲,快速、旋转的,像是死神发出跳舞的邀请;主题b也是圆舞曲,较为抒情的一种,这两个主题在全曲中不断地加以呈示、变化和发展;主题c仍采用圆舞曲的节奏,乐曲旋律采用了《中世纪末日审判》中圣咏《愤怒的日子》,象征着死亡主题,描绘了深夜荒涼的墓地,营造墓地的沉寂恐怖的气氛。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