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规避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试论如何规避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2)


 一、我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表现
目前,一些电视媒体以“娱乐至上”为宗旨,以赚取收视率为目的,强化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这主要表现在娱乐化渗透领域广泛、节目内容低俗化、节目形式同质化等几个方面。
(一)娱乐化渗透领域广泛
随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娱乐化已不仅仅局限于娱乐类节目,已逐步渗透到新闻、社交、天气预报、体育等节目类型中。大众的生活压力大,通过观看轻松、欢乐的节目来舒缓压力,相比枯燥、乏的电视节目,受众更乐意去获取感兴趣、轻松、愉悦身心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新闻类节目原本以严肃、权威著称,此时也一改以往的播报形式,变得诙谐、幽默,产生了如《南京零距离》、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广东卫视的《今日关注》等一系列的电视民生类节目。节目放大了新闻内容中的趣性、娱乐性,将严肃题材故事化、人情化、情节化,不再重视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而重在对受众感官上的刺激,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内容逐渐减少,而对新闻背后无关紧要的花絮进行大肆报道,试图挖掘独家内幕。这种浪潮已经不仅局限在各省市电视台,已经延伸到了央视这样的主流媒体,如:《新闻早八点》就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比重,提升了新闻的娱乐性。同样,央视CCTV5转播的NBA也渗透了软化因素,把更多的镜头对准了赛场之外的人和事,关注运动员的私生活。此外,天气预报也出现了娱乐化倾向,如广东卫视打造的苹果派天气女郎团,一改以往播报模式,用少女的各种“萌态”进行播报新闻,大众需要的是具有实用性的天气预报,不是只为了观看这几个少女的各种“萌态”,这种娱乐化的播报形式给观众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所有与此类似的电视节目或以“软新闻”的形式向观众传递信息,或以与节目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吸引观众,或以离奇的形式对观众进行感官刺激等等,体现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广泛性。电视传媒在信息传播中要注重内容而非形式,把信息客观、真实、全面地传达给受众。
(二)节目内容低俗化
目前,电视媒体为了获得高收视率,播出一些趣低级、内容庸俗、扭曲观众价值和审美取向的节目,以节目内容的低俗化达到吸引观众,赢得最大经济利益的目的。这些节目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严重悖离,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在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节目中,主持人谢娜往往“以丑为美”、“以没文化为荣”、“以恶搞为乐”等取悦观众,扭曲了观众的价值和审美取向。同样,湖南卫视在每年的跨年晚会播出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奖项刺激观众收看节目,奖品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宣扬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2012年第九届金鹰主持人盛典颁奖晚会上,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整场晚会以撒贝宁的感情经历为噱头调节所谓的现场气氛,致使撒贝宁频被调侃,这种做法既侵犯了个人的隐私,又促使了人们窥探别人隐私的心理愈益膨胀。山东卫视的《纵横四海》节目,要求嘉宾签订生死状后,从15000英尺的高空跳跃而下,以如此“残忍”的方式为手段,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这在给嘉宾带来巨大风险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观众对生命的尊重意识。
诸如此类电视节目内容低俗化的“病毒”,正逐步蔓延到其它类型的节目,使电视节目内容低俗化日趋明显,这是电视媒体在追求经济利益,发挥社会功能时,必须进行理性思考的问题。
(三)节目形式同质化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