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字意义的演变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中国古代度量衡单位字意义的演变

[摘要]:我国度量衡制度出现的很早,且历代的度量衡都经历了由粗到精不断演变的过程。与此同时,有关度量衡单位字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对我国古代度量衡字做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认为这些字的演变规律主要有三类:有的在今天仍然表示与古代相同的度量衡单位意义,有的则在原有的意义上引申出了其他含义,而有的则已经完全失去了表示度量衡的功能,只表示其他的含义或不再使用了。29108
[毕业论文关键词]:度量衡 文字 词义演变
原始的计量方法几乎和我们人类本身一样古老。据考古学者的研究,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房屋建造、陶器制造等技术,在这其中就存在了一个计算度量的问题。再具体一点的像衣服的制作或氏族之中的粮食分配工作又都会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量具。 这些所有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不仅使当时的人们有了长短、大小、轻重的概念,还让他们渐渐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进行粗略计量。而到后来,随着商品交换的逐渐频繁,私有观念的加深,论堆论件这样过于粗率的方式已经很难再满足交易双方的需要了,为了保证公平公正,度量衡制度应运而生,逐渐出现了。
度量衡制度的出现,无疑是社会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标志之一。它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度量衡在我国起源很早,但历代度量衡都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生产与经济活动产生,由粗到精,逐渐趋于完善。 而有关度量衡单位的文字,在演变过程中它们所承载的意义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主要参考的几部字典包括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等等。
一、长度单位
“度”,《说文•又部》:“度,法制也。从又,庶省声。徒故切。”《段注》又进一步解释:“度,法制也。《论语》曰:‘谨权量,审法度。’《中庸》曰:‘非天子不制度,今天下车同轨。’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谓之制。《周礼》:‘出其淳制。天子巡守礼,制幣丈八尺,纯三咫。纯谓广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度”是由统治者,或者说是由政府来统一民间意见之后昭告天下来施行的。
“度”字从又,又者,手也。可见“度”字本义与人体部位手有着密切关系。《段注》中所说“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谓之制”,在《汉书•律历志》中也有记载,并作出了解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可见“度”是说用手来丈量长短,因曰度。据《说文》,“度”所包括的大部分长度单位字也多与人体部位或者动作有关,其中又以与手有关的字为多,包括如寸、尺、咫、寻、常、仞。其中,也有一部分文字并不与人体相关,它们有的涉及到当时的度量衡制度或者测量工具,例如分、引、跬、步、墨、匹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长度单位字总的分作两类,一类是取自人体或人的某种动作,一类则取自度量衡制度。但又由于度量衡单位文字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往往存在进制上的关联,《汉书•律历志》:“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虽然各朝各代的单位所代表的具体数值不尽相同,进制却大部分是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参考了西汉末年的天文学家刘歆在征集通晓天文、乐理的学者百余人,考释历代度量衡制度后,整理而成的《审度》、《嘉量》、《权衡》各篇(后被班固收录进《汉书•律历志》),并以该书的度量衡制度为基础,采用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分析各单位字。对于某一些较为特殊的、书中未曾提及的单位制度,则参考《尔雅》、《释名》、《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语文工具书的解释。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