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嬗变初探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法学论文 >

中国古代监察思想嬗变初探

摘要: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监察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先兆”始,经过由“天下为公”“敬天畏民”和谐观到“神权”“民本”思想的变化,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朝师法师吏、汉初无为而治和汉中至后期独尊儒术这一系列的探索,初步确定的总体以法治思想为主线、儒家廉政思想为指导的监察思想体系,又经历汉末以后的大变、大乱、大融合时期对法治监察思想的空前发展、完善,以及由魏晋玄学、道学、佛学进一步丰富的儒家思想发展,形成了礼法杂糅的监察思想取向,最终在宋元明清时期的皇权高度至上认知中监察法制思想走向极致、德与法之间的融合趋于完善、在监察制度中的运用也更加灵活自然。29133
毕业论文关键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监察思想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起源这一问题上,学术界诸多学者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各有观点,但我们不能将监察制度的起源与作为其思想基础的监察思想起源一概而论,正如彭勃、龚飞以及邱永明诸位先生所指出得那样,“任何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自身内在的基因和胚胎孕育时期。” [ ]因而,笔者认为对监察思想的探究,采用最“简单的、原始的”监察制度的先兆——即监察活动为始这一观点去探究监察思想会更有助于无遗漏的剖析监察思想的发展脉络。当然,这并不意着我们对于监察思想的探究就不会涉及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诸如监察法制建设、监察机构设置以及监察职官选任等,相反,本文不仅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其他模块中汲取了大量的信息对监察思想的发展予以佐证,并且,它们也是本文论述的重要论据。毕业论文
一、    先秦时期——从“天下为公”“敬天畏民”和谐观到“神
权”“民本”思想的变化
先秦时期并不存在监察制度,从这个角度讲也就没有监察制度所依存的思想基础;然而,早在原始社会里已经产生了属于行政监察范畴的因素——监察活动。经过整理,笔者以为当时的监察活动的主导思想整体经历了从“天下为公”“敬天畏民”和谐观到“神权”“民本”思想的变化。

(一)原始社会及其以前
在距今四五十万年以前,素有“膏饟沃野”的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最初的社会结构,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限制,生存环境的平等性、人们的利益趋同性决定了人们共同斗争的对象是大自然。因而,在监察发展史上这一时期的监察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非常明确地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表现在监察“制度”上即为同意权、纠察权和处置权等权利由全体人民及其组织形式——氏族行使。比如尧被推选为首领就是在他的哥哥、作为首领的挚因为人处事“不善”而被人民罢免之后。另据《中国国家机构史》一书考证,毗邻公社时期的父系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权力机关——议事会和人们大会”,人民大会高于议事会并且人民大会由全民(成年男子)组成,是“最高权力机关”。[ ]邵伯岐诸先生将它归纳为作为监察因素之一的“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再比如史书中记载的尧对繇的处置也体现出了“天下为公”这一思想,氏族首领及其组织成员的职能就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行政”不力就要受到处罚。“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繇可。尧曰:‘繇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繇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繇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天子之政,巡狩。行视繇之治水无状,乃殛繇于羽山以死。”[ ]这是有据可考的中国古代最早的监察案例,这里的记载其实只是概况,实际上据《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这次事件的处置经历了一系列的程序,包括调察、公议、处理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