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探析(3)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探析(3)


    二、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的特点
地方电视台与当地百姓在生活习惯、文化价值等方面有着其它媒体所不具备的接近性,这种共同的文化文度,使得信息传播的互动交流更容易进行。所以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在服务人民大众生活方面也显得比较方便和具体,这种优势也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和支持。经过对多个地方电视台帮忙类节目的综合分析,其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
    (一)节目定位为“帮”
帮忙类节目有较强的目的性,栏目的策划、设计以及制作等等都以“帮忙”为主题。“帮忙类”节目克服了以往的民生节目“只说不做”、“只评论不动手”的弊病,直接切入百姓生活的主题,实打实地帮助百姓解决身边的问题,进而来提高受众感知和栏目的声誉度。以河南电视台的《小莉帮忙》为例,从其朗朗上口的栏目口号就能看出它节目定位的目的性相当明显:“小莉帮忙 越忙越帮”,这句话虽然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却非常清晰地喊出了这档节目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帮忙。
    再如周口电视台的《一帮到底》,从栏目名称上就能看出其明确的定位,帮忙帮到底,才是真正地“帮”。正是在这样“帮”的明确定位指导下,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都统一在为百姓排忧解难这一核心理念里面,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明晰的心系百姓、服务百姓的帮忙形象,使得栏目的品牌效应日益巨大。也正是因为突出了“帮”这个理念,“帮忙类”的节目在国内民生节目中实现了差异化的生存,并最终拥有了居高不下的稳定的观众收视群体和较高的收视率。
    (二)以公益为主旨,以民生为内容
    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或困难,“不找法院找媒体”,是寻常百姓较为热衷的做法。帮忙类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切中了”公益”和“民生”二词。同时,记者的介入式调查,表现了记者和节目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为民说话的良好形象。例如周口电视台《一帮到底》,2012年5月份播出了这样一期节目,家住川汇区的一个市民在科技市场买了部手机,不到一周就出现了质量问题,这位手机买主要求退钱,但是多次找手机销售商未果。最后在《一帮到底》“兄弟帮”的帮助下,手机销售商才把钱退给了这位手机买主。又如,2012年9月份,播出了这样一期节目,家住川汇区许湾乡的一对80多岁的农村夫妇,膝下无子,丈夫又得了脑血栓,家庭的生计全靠老太太捡破烂文持,但是因为两人都没有身份证,而拿不到政府的补助,为此这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也是多次找村领导,找乡领导,但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一帮到底》栏目组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往老人的家,经多方了解,情况属实后,“兄弟帮”亲自带着这位老太太去乡民政所,办理此事,又带着老人到区民政局,来来回回,经过几天时间终于帮老人把年龄改过来,最终老人才拿到了政府的贫困补助。帮忙类节目的立足点和创新点是“与民共生”,即不仅要关注民生,而且要帮助解决民生中的困难;不仅要看,而且要管,与人民群众共“生活”。  
    (三)记者介入到“剧情”,具有较强的纪实性
帮忙类节目需要记者介入到矛盾中间予以化解冲突,同时在后期制作中,还会通过放大冲突或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受众的眼球,进而彰显节目的价值。记者将自身融入生活、融入事件,成为事件中的一份子,所采写的作品有现场、有过程、有深度、有感情,增强了现场感和真实性。比如河南电视台《小莉帮忙》有一期节目,是“小莉”帮助一位割双眼皮失败的女士向美容店老板索赔损失的事件。一开始美容店老板拒绝接受采访,拒绝赔偿,扬言除非“卫生局局长来找我”。介入式报道因为记者的亲身参与,使采访的过程变成了一个行为主体参与的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将遇到什么,如何来应对,对方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这些都是未知数,这同时也增强了故事本身的悬念性。记者这时更多的是电视前观众的“替身”,在记者的带领下,观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最后记者联系到了卫生局,在卫生局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查出该美容店是在没有申请下来资格证之前为该女士做的双眼皮手术。最后,美容店老板不但赔偿了这位女士的损失,还受到了卫生部门的处罚。这样观众才跟着记者一起松了一口气,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