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分析法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逻辑分析法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思考(2)


(二)我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
1.“三高”问题凸显    - 13 -
2.上市发行后,公司业绩下滑    - 14 -
3.信息披露不对称    - 14 -
五、政策建议及结论    - 14 -
(一)相关政策建议    - 14 -
1.积极推行做市商制度    - 14 -
2.完善退市制度    - 14 -
3.减少政府直接干预,推进市场化建设    - 15 -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15 -
(二)结论和总结    - 16 -
参考文献    - 1 -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创业板市场指的是一个专门帮助与协助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的创新公司(特别是指运用高科技的公司筹集资本从而进行资本的运作)的证券市场,这些企业绝大多数都满足不了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但其发展前景好,成长性也很高。创业板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的支持,为创新的资本提供一些有效的退出渠道。资本和科技的完美结合才能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创业板市场于1998年的一次经济学会议上提出,一经提出就受到了有关学者的关注,随后在1999年被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2004年5月17日,我国证监会第一次发布了针对创业板市场的相关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我国创业板相关管理办法正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经过大约10年的准备,在09年10月,我国的创业板市场终于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如今,创业板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何?创业板市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为创新资本提供了退出渠道、培养有远见的创投资本家群体以及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创业板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引发的风险?如何引导创业板的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此外,早在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之前,很多学者都已经对我国创业板提出了构想的蓝图,有从创业板市场企业的成长性角度出发,做出的对我国创业板发展的理论假设和政策建议;有从监管角度出发,提出参照美国纳斯达克的“买者自负,披露为本”的监管理念实现对中国创业板的监管制度建设;还有以防范和治理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做出的一系列建议。学者们提出的监管机制、风险问题以及政策建议是否适合中国创业板市场?这些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创业板市场的创立初衷是集聚高成长潜力、高投资报酬率的上市公司,为规模相对于主板市场较小但是成长性较高的企业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但自从创业板设立开始,一系列问题就随之而来,“三高”现象、投机、套钱、圈钱、财务欺诈、业绩变脸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反映了我国的市场化建设并不是很完善,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创业板的发展进行思考和研究,学习前人的理论,发现他们的不足,根据自己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数据,深入探究和思考问题,最终提出一些适合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实际性意见。这对发挥创业板促进创业、促进向创新型国家转变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业板市场大多都是由自下而上的需求推动建立的,制度有经验演变而来,所以具备了较强的公众基础;中国资本市场及创业板市场则由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建立的,很多创业板市场的制度,都是在假设条件下进行的安排,存在反复试错,修正的路径依赖。因此,对创业板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寻找解决途径,是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不断完善的必经之路。本文先运用逻辑分析法,从创业板市场的概念入手,通过之前研究结果的整理,总结出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基本理论依据;再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分析国际(以美纳斯达克为例)及香港创业板市场与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差异;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创业板的发展的现状进行进一步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借鉴纳斯达克市场和我国香港地区创业板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一定的政策和建议。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