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舒伯特《降 B大调即兴曲》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音乐舞蹈论文 >

浅谈舒伯特《降 B大调即兴曲》

摘 要:舒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其一生创作了众多艺术歌曲及钢琴曲,他的即兴曲集创作于 1827年,共分为两组,《降 B大调即兴曲》是第二组的第三首,编号 Op.142 No.3。为了让演奏者能够深入理解,便于演奏风格的把握,本文主要论述了舒伯特在创作《降 B 大调即兴曲》中采用的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特征以及这部作品的演奏技巧。31736
毕业论文关键词:舒伯特 降B大调即兴曲 创作特征 演奏技巧 
序 言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初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富有诗意,精致而美妙。他将自己全部的幻想与热情注入传统形式中,展现了舒伯特音乐创作的独特魅力。虽然他的艺术歌曲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但他的即兴曲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当时新时代的来临和发展趋势,给之后的作曲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音乐财富。 
一、舒伯特及即兴曲的历史背景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首都文也纳的一个平民家庭,虽然家庭清贫,但全家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音乐。舒伯特在家人的影响下,对音乐有着过于常人的理解能力和天赋。1818 年,为了追逐自己的音乐之梦,舒伯特毅然决然的辞去了稳定的音乐教师的工作,追寻他梦想中的“音乐家”的生活。虽然他的人生只有短短的 31 年,但他却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音乐作品。舒伯特是一个跨越了两个音乐时代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既体现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庄重、严肃,又融合了浪漫主义音乐对自然的热爱和憧憬。其中,他所创作的即兴曲更是极具特色,经久不衰,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即兴曲是浪漫主义时期兴起的一种钢琴体裁,最初由捷克音乐家杨•伏瑞契克带到文也纳,是一种极具感染力而又不需要太多演奏技巧的钢琴小品,受到众多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然而舒伯特却不赞同将乐曲通俗化,他所创作的即兴曲极具音乐表现力,具有庄重的音乐性格和严谨的和声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也曾因为对于业余演奏者来说有过于复杂的演奏技巧而遭到出版商的退稿。 舒伯特的《即兴曲集》完成于 1827年,共分为两组,第一组完成于 9月份,第二组完成于 12 月份,他的每一首即兴曲都充满诗意。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第二组的第三首《降 B 大调即兴曲》(Op.142 No.3),这是舒伯特的即兴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也是演奏率较高的作品之一。 
二、《降 B 大调即兴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这首《降 B大调即兴曲》是舒伯特即兴曲中篇幅最长的一首,他打破了以往作曲家通常以复三部曲式为主的曲式结构,另辟蹊径,采用的是变奏曲式,他的这一大胆创新也为钢琴音乐的创作增添了新的活力,使舒伯特的即兴曲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流淌着新鲜的浪漫主义血液。这是由一个单二部曲式的主题和五个主题变奏,加上一个尾声创作而成的即兴曲,主调为降 B大调,4/4 拍。该作品极具歌唱性和幻想性等特征,所谓“歌唱性”,主要表现在乐曲的旋律上,指在钢琴上弹奏出近似人声歌唱的感觉,并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表现出人声难以达到的多样性、复杂性的钢琴歌唱性演奏。这首即兴曲主题便是连奏的跳音,犹如人声歌唱一般,连贯中略带俏皮的特性。所谓“幻想性”,是指作曲家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和常人难以理解的音乐形式,把人们细腻、复杂的情感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们留下更大的幻想空间和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也给舒伯特的即兴曲蒙上了一层幻想的面纱。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