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语言的特点及其顺应性分析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新浪微博语言的特点及其顺应性分析

[摘  要]作为传统博客的精简形式,微博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其语言特点,然后运用顺应论研究微博语言。在语言顺应论的框架下,微博语言的生成可诠释为微博用户在不同意识突显程度下的动态性顺应过程。31921
[毕业论文关键词]微博  语言特点  顺应理论
The Features of Micro-blog Language and Its Adaptability Analysis
Abstract:As a condensed form of the traditional blog, micro-blog is very popular with net citizens. In this paper, the language of Sina Weibo is us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we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 micro-blog language, and then study it under the Adaptation Theory. In the framework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the evolution of micro-blog language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result of micro-blog users’ dynamic adaptation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consciousness.
Key Words:Micro-blog; Linguistic features; 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
一、引言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允许用户随时发布简短文本(通常少于140字)的网络平台。它最初始于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提供的Twitter 服务,并迅速席卷全球。2009年8月14日,新浪推出“微博内测版”,将微博推广至中国广大草根阶层。2010 年以来,搜狐、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也陆续推出微博产品,微博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当代互联网技术不断深化的产物,微博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在人际圈产生的重要影响力也促使更多人关注微博。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到2.49亿。微博提供了一个发布消息、共享信息的平台,扩大了人们的话语权。微博中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也逐渐影响着人们日常的言语沟通。
    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交际媒介,微博在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空间很大。如贺倩(2011)也把新浪微博中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层面对微博语言作出尝试性分析。邬智慧(2012)从语言学的角度,采用定量统计、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微博语言的特点。张曼(2012)利用大量语言材料,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从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对微博语言进行分析。
语言顺应理论自1987年被比利时语用学家文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以来,就为中国语言学界所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通过各种语言现象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和验证。例如冉永平(2007)以顺应论为基础,分析了庭审提问的语言;陈新仁(2007)运用顺应理论,研究词汇阻遏这一现象。
本文以新浪微博用户所发微博为研究对象,先分析微博语言的特点,再尝试用文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探讨微博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顺应性。
二、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性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由比利时语用学家文索尔伦首先提出。在《语用学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中,他完整地阐释这一语用学理论。
文索尔伦认为,语言使用者以语言内部和外部因素为基础,在不同的意识水平上不断作出语言选择。1 由于语言的三个本质特征:变异性 (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就能作出恰当的选择。2变异性指的是语言包含各种可供选择的可能选项;商讨性指语言使用者不是严格遵照规则,或刻板地遵循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来选择语言,而是在极其灵活的语用原则和策略上进行选择;顺应性指的是人们能在所以可供选择的语言选项中机动选择,使交际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