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市场IPO破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2)
时间:2018-12-30 21:3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A股IPO注册制的实施是改革的开始,而不是改革的完成。汲取国际市场上有用的经验是A股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环顾四周,高度市场化的香港股市已然成为A股市场学习的对象。2014年11月,为推动沪港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进一步深化A股市场改革,沪港两市互联互通试点正式开通。随着沪港通的通车,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进入香港市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创下港股2014年度最大IPO规模的万达商业。然而,万达商业赴港上市首日随即跌破发行价,这不仅大大影响了一部分投资者的参与热情,而且再度引发各界对“IPO破发”的热议。有些认为,随着A股IPO注册制的实施、IPO定价市场化的推进,“破发潮”很可能会再度掀起;有些认为,随着沪深两交所不断修改新股发行制度,以及证监会监管力度的加强,新股发行“三高”已经成为往事,大规模的IPO破发将成为历史;本文则认为,新股高价发行的冲动并未消除,新形势下的IPO破发问题值得深究。 A股市场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以及创业板市场。创业板,又称二板市场,是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专为暂时无法在主板挂牌上市的高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市场的进入门槛较低,因此投融资风险较高。下图标明了2014年IPO开闸以来,上市新股在A股各市场的比例。 由此可见,创业板市场在整个A股市场占重要地位。所以,对于IPO破发问题的探究必然要聚焦到创业板市场。 (二)选题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初至2014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370只股票中,上市首日破发的有52只,占比14.05%,还有相当一部分新股虽在IPO首日表现良好,但上市后一个月陷入破发困境。如此高的破发比率,让中小投资者望而却步,对于他们来说,稳赚不赔的“打新”时代已经结束了。 上图描述了52只IPO首日破发的新股的破发程度[破发程度=(新股首日发行价-新股首日收盘价)/新股首日发行价]。虽然2014年创业板市场乃至整个A股市场都没有出现IPO首日破发现象,这可能是因为IPO刚刚开闸、又遇暂停重启,诸多特殊因素交织,所以并不代表IPO大规模破发已经成为过去。在全面深化股票市场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创业板市场IPO破发的影响因素仍然具有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看,对创业板IPO破发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研究代表性。在国内和国外证券市场,IPO抑价现象都十分普遍,许多学者针对新股上市首日高收益率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IPO抑价现象、从行为金融学角度解释IPO抑价等。IPO破发是IPO折价的反向情况。它在国外证券市场上也较为普遍,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却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国内学者对于该现象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不够全面。 我国创业板市场始于2009年10月23日,至今只有五年多的历史,是新兴的资本市场。2014年,整个资本市场掀起改革浪潮,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创业板也进行了重大变革——证监会正式发布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取消了创业板持续盈利要求,允许在新三板上市一年后的某些企业转到创业板市场。创业板上市要求的降低和创业板的扩容,为其自身带来进一步发展空间,使得创业板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领跑者。创业板在股本规模、财务指标等方面门槛低于主板、中小板,炒作会变得更加容易。所以,通过对创业板市场IPO破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完善关于创业板市场IPO定价的理论与方法。 从另一角度来看,该分析对于发行商、承销商、投资者以及整个资本市场都具有现实意义。它能够帮助发行商有效控制发行风险;帮助承销商有效较低承销风险;能够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尽量减少羊群效应和盲目投机现象,提高投资收益率;有益于有限资源在各级股票市场之间的优化配置,增强市场流动性,避免二级市场的“失血”现象,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