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研究现状 >

心电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深入,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国家相继提出了心电检测设备的小型化、家用化要求和建立远程医疗体系的设想。从1980年代开始,国外开始建立以电话线路传输心电信号的心电图监测中心,随后又出现了以数字式电话传输心电图信号的研究。英国牛津大学的Johnson教授采用远程监护的方法让孕妇和胎儿在放松的状态下在家中检测血压、血氧、心电图等重要生理指标;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则通过宽带视频通信远程监护家中老人的各种生理参数,以便在必要的时刻提供救治和帮助。进入21世纪后,美国和欧盟在2000~2005年期间各投入150亿美元和17.5亿美元用来进行远程医疗的研究工作,与此同时,国外各大公司也纷纷跟进,进行心电监护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亚洲的日本在这方面也做了较大的投入,其中SONY,东芝已有类似的监护设备上市,但都价格不菲。5750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晚于西方国家,一个总的特点是起步晚,起点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健康监护产品的需求量也稳步提升,产品的应用范围从危重病人监护,发展到如今普通病房的监护,目前,很多家庭对此也提出了一定的应用需求。国内早期在此方面研究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清华大学在1994年研制成功的家庭心电/血压监护网系统,该系统在病人不适时具有手动按键报警功能和类似Holter的心电图长时间记录发送功能。
2005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成了国内首家心脏远程监护中心,该中心实行
24小时监护,只要患者携带的微型发射机处于工作状态,就会将心电的异常变化传输到该中心,监护中心便可以进行相应处理和预警。
目前,国内生产便携式心电监护设备的厂家有很多,产品也进入了实用化,但是大多数是以OEM方式进行组装的,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较少。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心电监护产品主要特点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在不断提高;生产厂家多,但核心技术掌握不足。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及与国际社会融入程度的不断加深,在这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综上所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心电监护设备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伴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前景必定相当广阔。
2.2.2 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的发展现状
随身携带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在我国并未能够很好的普及,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记录的心电信息极其有限,医生从中难以得到患者全面的心电信息,从而降低了医生对疾病诊断的正确率;
(2)费用较为昂贵,动辄几千乃至上万元,一般的患者难以承受;
(3)实时性、体积、功耗、重量等都不尽如人意,给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
当前便携式心电图仪的设计主要向智能化、系统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便携式心电仪多数是采用了前后端的实现方式,前端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心电信号采集系统,后端多数采用的是处理性能较高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这种处理器性能强大,它使得心电仪在心电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实现对心电数据的分析[8]。然而,这种心电仪在实现多种功能的同时,也有一些缺点:结构比较复杂、功耗较大、成本也较高。另一方面,在导联个数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心电导联系统一般仅仅具有单导或三导联同步记录功能,市场上现在也还有很多这种产品。该类产品因为只支持少数的导联,因而它的液晶屏幕比较小,用户观察起来很不方便,只能通过自带的打印机将心电图打印出来之后才能较好的观察分析。另外,这种产品往往不适合复杂心脏疾病的诊断。目前很多厂商也在竞相开发支持多导联的心电仪产品。深圳迈瑞电子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便携式监护仪领域做出了带头作用,典型的产品如PM-9000Express、PMS000等等。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