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口地区神话传说对后世人祖崇拜的影响(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周口地区神话传说对后世人祖崇拜的影响(2)


周口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上古时期周口地区属于陈国,《诗经•陈风》记述的就是此地。战国末期,楚国国都设立在此,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等人成立的张楚政权就在此地。在汉代,陈地被封为皇子领地,繁荣而富强,富甲一方。自魏晋以来,历代以淮阳为中心设郡置府。自古以来,周口地区这片土地上哺育了无数人才,伏羲、女娲、老子、盘古等人均在此留下了传说。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多与周口有缘,人类始祖太昊伏羲在宛丘(今淮阳县)建都,作八卦,结网罟,教人民狩猎和捕鱼。女娲氏在西华留下足迹,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神农炎帝始建都陈(今淮阳),尝百草,种植五谷,开创了中国传统种植业的新纪元。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这样说过:“在五亿七千万年前至十九亿震旦纪期间,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是海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大片的淮阳古陆。”[1]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淮阳的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辛苦劳作。至少在五优尔千年前,这里已经是村落,星罗棋布,成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周口地域自古素有“华夏先驱,九州胜迹”之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现存的有:占地870多亩,始于春秋,后经历代修缮的太昊伏羲陵区;修葺一新的女娲故城遗迹——女娲阁;伏羲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观万物始作八卦的画卦台等等。
    二、伏羲、女娲神话传说详述
    (一)太昊伏羲神话传说
    在淮阳这座古老的城市,蔡河边,城以北三公里,有一个辉煌壮丽的宫殿式古建筑,这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昊伏羲陵。陵园占地800多亩,陵内建筑雄伟,殿宇巍峨,古树参天,是中原大地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据史载,伏羲祖籍华胥(今陕西兰田),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定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太昊伏羲是我国神话传说中一个神圣帝王,他“为百王先”,居三皇之首。他在人类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变,野蛮社会向文明社会进化时期,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成就。他发明了网罟,教会人民狩猎和捕鱼;他创造了姓氏,自认为风姓,教育人们循规蹈矩;他举贤任能,制定官职治理四海;创立婚姻制度,制定婚嫁之礼,摆脱了最原始愚昧的群婚状态,开创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他上观天象,下察地理,中观万物,始作八卦,“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定乾坤”。” [2]就这样,他在黄淮平原的古陈地上,揭开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巨幕。后人因此称他为“始祖”、“人祖”。太昊一词恰是人们对伏羲的讴歌,意为伏羲功德无量。
传说伏羲在位114年,死后葬在陈地,后人为了纪念伏羲的功德,在宛丘筑陵,修庙。据记载,春秋时期这里已经建成伏羲陵。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曾瞻仰过伏羲陵墓。汉代在陵前建祠堂,曰“伏羲祠”。三国曹魏时期曹植曾在陈地封王,拜谒伏羲祠后作《伏羲赞》曰:“木德风姓,八卦创焉,龙瑞官名,法地象天。包厨祭祀,罟网鱼畋,瑟以象时,神德通玄。”[2] 唐宋以来,太昊伏羲陵的规模不断扩大。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布“禁民绉牧”,设置守陵户。建隆元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颁发“修陵奉祀诏”,大兴土木,扩大陵庙,并制定每年仲春二月“以太牢祭祀”的规定。明太祖朱元璋曾“自制祝文”亲临祭祀。传说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未取得天下时,一次与元军作战失利,他走投无路,逃进太昊陵墓,跪求人祖爷保佑,许愿说:“人祖爷若能保佑我平安,若将来取得天下,一定按皇宫的标准重修宫殿,再塑金身。”说来奇怪,朱元璋叩头不久,一只蜘蛛爬到庙门口,很快地织成一只网挡住了视线。追兵看有蜘蛛网封住庙门,就认为庙里没人,转向别处去搜寻。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亲自拜谒人祖伏羲,并重修太昊伏羲陵庙,仿照南京皇宫修建,规模宏大,十门相望,从午朝门可以一直望到人祖伏羲墓。明清历代皇帝每年都派大员来太昊伏羲祭祖,复命时以太昊伏羲墓旁的圣物蓍草为证。所以现存陵园内建筑多为明代所建,布局同明代皇宫相仿。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