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镇”与“边城”看现代乡土小说的审美追求(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从“鲁镇”与“边城”看现代乡土小说的审美追求(2)


《故乡》是鲁迅乡土文化系列小说中的精彩代表,讲述的是鲁迅离开家乡多年后又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发生的变化,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在《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这少年便是闰土。”[3]那一片片沙滩,一片片瓜地,闰土童年的印象仿佛还在鲁迅的脑海中,但现实就是那么的讽刺,闰土和鲁迅的再次相见,却再没有童年的熟识感觉了。
《社戏》中,鲁迅对故乡的回忆,对童年的回忆,去看社戏的喜悦和童年玩伴的趣事,都展现了记忆中淳朴真实的故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3]从这一段描写看戏途中的景色时,连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气息都还记得,可见作者对其故乡留恋之深。这就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的淳朴自然的故乡。可是当他再回到故乡时,在《祝福》里,祥林嫂,也是生活在作者曾经生活过的淳朴乡村。她从年轻时候的过的尚可,到老年时候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3]从祥林嫂个人所处的环境中,表现出了一个极具乡土气息的农村妇女一步步被生活、被现实所折磨的过程。同样的乡村,但带给人们的确实不同的境遇。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