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大片的发展现状研究(3)
时间:2017-02-20 12:44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二、中国式大片出现问题的原因 观众的好奇心成就了中国式大片的票房,电影本身则成为了观众批评的对象。这样的怪现象不禁让人疑惑,中国式大片怎么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从中国式大片的本身出发,探究其问题的原因所在。 (一)对于商业价值的过度追求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既是文化的产物也是时代的产物。随着《英雄》成功的开启了大片时代,中国式大片的牟利的特征逐渐显露。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相信“票房决定一切”理论。张艺谋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就曾说过:“15年前,每一位导演都不屑于谈商业,而20年前连商业两字都不存在。到了今天每个导演都把市场、票房、体制、电影产业链之类放在嘴边,大家都与时俱进,我一直都不排斥商业片。对于投资人来讲,他一定是要赚钱的,导演如何让投资人信任?这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你要靠自己的能力证明你的价值……” 导演对商业价值的过度追求淡化了中国式大片对于文化的内涵的挖掘,而是把电影的重心过多的集中于对画面感官的刺激。纵观这些中国式大片不难发现,一追求视听刺激和场面震撼的中国式大片缺乏的正是能与观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观众普遍反映看完电影后,有印象的也只是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美丽场景。过于追求形式的华美,不禁让人感叹到底是去看电影还是去看风光片? 电影《画皮2》,从故事内容来看,影片毫无艺术感,剧情拖沓,人物情感交代的不清不楚,这些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在影片中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相反的影片中却有很多华丽的场面,如影片开始时晶莹剔透的寒冰、高原上白色的边关孤城、迷人的西藏羊卓湖水。一的追求画面美感,而忽略了电影的剧情,这些华美的影像,只是一副只有形式的“空皮囊”,这就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画皮2》这几部影片在创作阵容、宣传、票房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成绩,但在口碑上却是压倒性呈相反的成绩。只重视视觉给观众带来的刺激,忽略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国电影拍不出像《泰坦尼克号》、《辛德勒的名单》那样表面上看起来是商业的,但电影实质却是追求深刻内涵的好莱坞大片。 (二)对于文化内涵的挖掘不深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社会大环境下一种文化意识的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国家,文化资源相当的丰富,但是这些中国式大片的导演们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古装的题材、精彩的武术打斗、古典的服饰、音乐、舞蹈,这些所谓的中国特色堆叠在一起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吗?显然不是。中国式大片缺乏的不是电影的文化背景,缺的是人文内涵。《夜宴》中的乱伦和奸杀、《无极》中的怪诞奇异景象的组合、《画皮2》中的换皮和人心、《墨攻》中救人反遭人陷害、《1942》中的人吃人和狗吃人的场面等,这些理应表现人性闪光点的地方却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名导们手中一点点消失不见。导演们为什么偏偏喜欢把这些阴暗面展现在世人面前,难道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没有感动观众的人文内涵吗?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同样也是中国式大片得以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英雄》到《1942》,中国式大片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创新方面仍然是停滞不前。除了在形式上的视觉震撼外,影片没有给观众带来惊喜,而是让有限的故事情节淹没在华丽的场面中。优秀剧本的匮乏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无极》被评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其实这不仅仅是网友对电影的恶搞,还表现出观众对电影剧本的严重抗议。电影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的,更为重要的是你从电影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剧本的优劣与否也是电影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创作不出优秀的剧本关键在于忽视编剧的培养。编剧人才在电影行业中的不受重视也是影响编剧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越来越多的电影编剧不愿再写电影剧本而转向电视剧剧本,因为电影剧本写作稿酬低,采用率低,写作能力较高。正如张艺谋导演所言:“中国文学的现状,不像十年前,你很难看到一个小说那么完整和那么具震撼力。现在文学不景气,所以,我们要把标准放低,你不可能看到像《红高粱》、《妻妾成群》那样在思想和意义上都完整的小说……为什么我自己不写剧本?很多人都这样问我。我觉得人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有自知之明。”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