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庄子对苏轼词创作的影响(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论庄子对苏轼词创作的影响(2)


    2.受庄子“齐物论”思想的影响,苏轼词在内容方面多表达“齐物的思想。
庄子认为世界万物、人们的看法、观点等看起来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立场,不同的事物,出现的不同的结果,但如果从本质上来讲又是齐一的。一切的大小、贵贱、盈虚、远近、生死、得失、成败都是齐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这种思想也被苏轼所接受,在其词中多流露出“齐物我”的倾向,从某一方面来说苏轼的超然之气便是从庄子“齐物”思想而来。如苏轼的旷达超然之作《定风波》便体现苏轼的这种思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这是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时所作,联系苏轼的生平遭遇,我们今天来解读这首词时不会仅仅把“风雨”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风和雨,而是苏轼遭遇的来自政治生涯中的灾祸,而“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在经历了“风雨”之后苏轼所持有的态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苏轼也不例外,但是他控制住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无论是风也好,雨也罢,亦或是晴天,没有哀,也没有欢乐,即所谓“齐物我”,而以泰然处之的态度面对它,并最终走向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而这种境界从本质上来说又回归了人生的本然,人生的本然就是有风雨就会有晴天,风雨和晴天是一种依存的状态,看穿了这一切,就会达到“万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薄薄酒二首》其一也充斥“齐物”思想。
    薄薄酒,胜茶汤;觕觕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生前富贵,死後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在《庄子•骈姆》中“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这四者本是不同的事,但在苏轼词中是“俱亡羊”,生死、是非、得失都是一样的,从这点上来说体现了“万物齐一”的思想。
    3.苏轼归隐词的形成也受庄子的影响。
    相对于儒家的出世与入世,道家更崇尚避世隐居,庄子虽然一生没有实践这一思想,但从其作品中的崇尚自然淳朴等可以窥见其隐居的思想。而苏轼在其仕途生涯中在经历了仕途期间的起起落落之后,萌生了隐居的念头。虽然在经历了“出世”与“入世”的无数次斗争而最终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但也为我们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归隐词。如《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这首词是元丰七年苏轼在黄州五年之后即将离开此地时所作,此时的苏轼已年过半百,在经历了人生的沉浮之后,渴望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归去”似乎是苏轼晚年最好的去处。首句借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表达自己回归故土的愿望。“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此时的苏轼被贬它乡,归去的愿望难以实现。“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表现的是作者对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归去”忧愁,“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作者的感情由忧变为喜。从整个上片来看,从哀愁到喜悦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希望晚年能归隐此地的愿望。而下片则是感叹自己的人生“来往如梭”并表达对黄州父老的不舍之情。另外,“归去来,谁不遣君归。……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哨遍•陶渊明赋归去来……》)“江南游女。问我何年归得去。”(《减字木兰花》)等等无不在诉说其归去的愿望。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