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本位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模式探析(3)
时间:2019-04-06 16:4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除了报告中提及的社会关注较多的12类议题,两家媒体的其他议题占比较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其他议题占比分别为41.2%、41.7%。两家媒体分别对地方经济发展成就,三农问题、社会治理、科技创新以及道德模范人物给予较大关注。尤其不断通过普通人的典型事迹来达到道德训诫和号召学习的目的,以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文明风尚。 讲述中国故事的实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在于承载文化、传承精神、传导价值、传播正能量;在于能够为受众接受、认可并能为受众所用或者使产生受众情感的共鸣。但是随着受众主体意识的增强,长期处于拟态环境里的大众不断挣脱传统媒体意见灌输的束缚,不再习惯于沉默地接受,而是借助新媒体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去想他们自己觉得应该想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性关注议题。他们对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需求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对于信息的单纯等待。受众的普遍化需求和自主化选择需要媒体投入更多的关注。 (二)话语分析:政治报道官方较浓,缺乏人性化关怀 此次采访活动号召编辑记者走进基层一线,去挖掘鲜活的故事。从整体上来讲,新闻话语正在积极改变,更加贴近受众,但是传者本位的“宣传意识”使得硬新闻总是板着严肃的面孔,大大降低了传播效果,疏远了受众。“官话”、“套话”情况仍然存在,报道时还会不同程度地渲染夸大细节,拔高人物形象或是地方成就,在某些叙事上缺乏人文关怀。 政治报道中滥用官话、套话、口号式的话语。回顾两家媒体该专栏的报道,在关乎经济建设、风建设等政治性较强的报道内容时,尤其会出现公式化、模式化的叙述通病。笔者提取关键词“新常态”、“全面推进”、“扎实推进”、“要求”、“强调”、“指出”,并对这些关键词在该专栏报道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