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影响力研究(5)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影响力研究(5)


(二)非语言符号对舞台朗诵的消极影响

尽管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要看朗诵者自己如何去把握它的分寸,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了度自然会起反作用。那么非语言符号的消极影响就有如下几点。
首先,错位的非语言符号影响舞台朗诵。在舞台上,朗诵者不能置观众于不顾,需要时不时的抬头,用目光和观众保持心灵的接触。在朗诵时一的眼睛总爱往上瞟,这样不仅影响自己的形象,给观众带来的印象也不好,难以达到交流感。朗诵者在舞台上的小动作观众在下面都会被尽收眼底,这些都会影响作品的表达。
以《人民万岁》为例,这本是一个爱国爱人民的积极向上的稿件,如果配以哀伤低缓的音乐或者是昏暗的灯光,这样肯定会影响朗诵者自身的情感调动,也破坏了整体的氛围。无法使观众体会到作品原有的人民领袖人民爱,人民领袖爱人民的真切情感。
其次,夸张的非语言符号影响舞台朗诵,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朗诵时需要添加一些表演的成分时,如果表演的过于夸张,反而会让人觉得做作很不真实。
在散文《丰碑》里,表现的是红军长征在翻越大雪山的路途中,负责组织调配棉衣的军需处长,没有为自己留下一件棉衣,被活活冻死了。由于作品真实感人,每当朗诵至此,朗诵者常会觉得喉头哽咽,但如果这时朗诵者只被情绪笼罩而失去控制,很可能表现为自己的痛哭流涕,表述含混,这就破坏了作者的意图,影响了朗诵的效果。
总的来说非语言符号对舞台朗诵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只是朗诵者在前期准备的时候一定要把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方面仔细琢磨,把握好它使用的度,只有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给自己的朗诵锦上添花。

四、如何把握和提升非语言符号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

俗话说“播表不分家”,如今流行的很多娱乐节目和他们的主持人在节目中都会有很多表演的成分。舞台朗诵也不例外,很多时候是需要表演的支撑,在视觉和听觉都能达到满足的时候观众才会发自内心的满意。当然非语言符号并不仅仅是指表演的成分,它包含很多,主要作用是辅助我们的舞台朗诵,本章主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如何更好的把握非语言符号,使它在舞台朗诵中的影响力能够得到提升。

(一)利用非语言符号提升角色分析能力

每一个文字作品的背后都有自己的深刻含义,朗诵者在舞台上就要忘了自己,像一个演员一样投身到作者或者作品所需要塑造的人物中去。在前期的备稿中必须准确定位角色,通过音乐灯光以及朗诵者的身体语言都可以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变的立体丰满,在一定程度上对舞台朗诵的表演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反复出现的动作和音乐能够强调主题思想,使朗诵具有连贯性并得到延伸的效果,也让朗诵者丰富细腻的内心活动加以展现和表达。另外,通过舞台道具和灯光的转换、背景音乐的转换从而很好的带动朗诵者情绪的转换,从视觉听觉上给观众带来双重的更深刻的印象和情感的触动。

(二)发挥非语言符号的整合功能  

舞台朗诵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艺术形式,需要诸多艺术门类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合就是把非语言符号的各种表现形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调动观众的全方位感官,使之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现场的舞台灯光、配乐和朗诵者的服饰等让受众发挥联想。在听觉形象的基础上,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效果,从而提高舞台朗诵的完整性。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