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共鸣训练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3)
时间:2017-02-22 16:2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口咽腔打开的不同,喉头位置的高低,嘴唇用力的大小,都会引起音色的不同。美声唱法看重口咽腔的打开,口咽腔位于喉头上方,向上连接头腔,向下到胸腔,前接口腔,一它为中心的共鸣能调动各个共鸣腔的功能。所以,对于美声唱法有种这样一种说法“歌唱家的嘴在咽部”。这样就会有丰满的音色,音量较大,声音穿透力也强。民族唱法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声音注重靠前、集中。喉头的运用在美声唱法中的位置比在民族唱法中的位置要低。喉头向下或向上影响共鸣管道,在训练中要避免喉头的过分下拉或者是抬高,确保共鸣管道的通畅。否则声音色彩就会受到影响。具体喉头的合适位置,要根据个人的自身条件来调整训练。 三、声乐演唱鸣的训练 歌唱的本身就是一个兴奋的状态,在歌唱中要积极调整状态,让自己兴奋,面带微笑,颌关节打开。把微笑打呵欠的状态贯通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具体在训练共鸣的练习中,要扎实牢固地做好哼鸣这一训练,因为哼鸣练习不仅能找到吸附着唱的感觉,而且还能得到声音在打开的腔体里颤动的感觉。对歌唱有很大的帮助和好处。 训练哼鸣有两种方法,一是张口哼鸣,哼唱时使舌根和软腭贴着;二是闭口哼鸣,口腔里面牙关是打开的,唱a的状态,而嘴唇是闭着的。在训练时要掌握的几个要点:1、用小腹平静的吸气。2、哼唱时寻找上、下的通气感,守在鼻咽口上方往上吸气,腰的两侧往下吸,胸口往下叹气。“两头吸,中间叹”。3、发声时感觉混着气儿的声音贴着咽壁“吹”向鼻咽腔的“小瓶口”。找到这种感觉发声,很容易得到头腔共鸣位置及深呼吸支持的稳定状态。4、在“吸”的感觉支配下,整个腔体呈“虚张”之势,在腔里找气儿,不找劲儿。气息越通畅,音色越明亮。5、记住哼鸣的共鸣感觉,把它带进开口音和咬字吐词的发声中,使演唱变得轻松省力。6、哼鸣训练的时候要轻、柔,气息匀称,有关发声共鸣器官要适量放松,集中所有精力来联想发声的位置,在大脑保持高位置的概念[2]。 (一)以科学合理的气息训练作为前提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3]。呼吸在歌唱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唱歌时的呼吸和生活中的呼吸既有关系又有出入,生活中的呼吸是人体自然本能的生理呼吸,每个人都离不开。不需要我们考虑怎样呼怎样吸,一切都很自然的进行着。歌唱中的呼吸则有很大的相异,是特殊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相比,要吸的更深,变化多,控制性强,而且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技术性的。这不是天生就会的,要经过科学训练才能掌握。 无论唱哪一种类型的歌曲,呼吸的的要求都是一样。全部的共鸣腔体都应通顺一气。它们不但互相相通,并且在歌唱发声时要主动踊跃、松弛不紧张地打开。用气的好坏决定了音质的好坏,共鸣的好坏与吐字呼吸的运用有关系。正确的呼吸方法、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撑是取得优良共鸣的基础。共鸣的训练必须做到得当的用力,科学合理的送气,这样才可能拥有带着共鸣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有力量,具有灵活性的。如果用的力猛、大,就会发出僵硬、难听的声音,没有好的共鸣。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亲密,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儿打开了等在那里唱,好的共鸣就会有了”。 [4]声乐中常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法。这个方法能充分利用横膈膜、腹部肌肉来贮存和调节气息,使气息更加丰满、灵便。为唱出饱满、流畅、“水灵”的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fenla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