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
时间:2019-06-01 19:59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Key words]: demographic pidend, rate of saving, dependency ratio,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摘要.4 Abstract.5 第一章绪论.6 1.1研究背景及意义.6 1.2研究内容及框架.8 1.3研究方案.8 1.4创新点.8 第二章人口红利基本信息.9 2.1人口红利的定义.9 2.2人口红利相关文献综述.9 2.2.1人口红利与经济关系辩论.9 2.2.2“刘易斯拐点”.10 2.2.3第二人口话红利说10 2.2.4人口老龄化.11 2.3经济理论综述.12 2.3.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12 2.3.2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12 2.3.3索洛经济增长模型.13 2.3.4内生经济增长模型.14 2.4人口红利特征及条件.15 2.4.1高劳动参与率.15 2.4.2低抚养比.16 2.4.3高储蓄率.18 2.4.4获取人口红利的条件.19 第三章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内在机制研究.19 3.1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影响.20 3.2储蓄(资本)对经济影响20 3.3技术进步对经济影响.20 第四章实证研究.21 4.1变量选取.21 4.2实证分析.21 第五章结论与不足.30 5.1结论.30 5.2现研究的不足.30 参考文献.31 第一章 绪论 随着人口转变过程的持续进行中,特别是人口生产过程受到外界因素的强力干预下,20 世纪下半期以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但在 20世纪最后 10 年内,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部门,中国庞大人口规模和人口快速增长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成了大多研究者关注重点,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经济后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认识。从全球范围来看, “东亚奇迹”发生后才广泛关注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而关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则始于1990 年末中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前后。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经济方面影响,也包括社会方面影响;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储蓄、投资、消费的影响,也包括微观层面的家庭结构变化、子女抚养、老年赡养等等影响。但是,基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研究,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全面研究,在国内仍然相对薄弱。现有的相关研究大都是“就人口论人口”,缺乏对这种经济变化的效应分析方法,因而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理论意义。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重要现象之一就是“人口红利”。在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国家都出现过这一现象。但 1965 年以来对于东亚奇迹中人口红利作用的大讨论,这一现象才真正受到关注。可以这么说,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在国内外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学术研究比较匮乏,也不够深入,视界也有待于开阔。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尚存在很大差距,结合中国自身情况的实证研究方面更加稀少。随着这几年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关于这一研究的讨论也日益增多,但大多数的研究只是简单的趋势预测和相关政策讨论,并没有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经济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作为绪论,本部分首先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然后讲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并给出研究方案,最后总结论文创新点。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自 1978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刺激下, 发达国家需要经历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过程,我国才只花了 30 年。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开始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老少抚养比较低的对社会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遇之窗”(Demographic Window of Opportunity)或“人口红利”(Demographic Bonus)(Bloom & Williamson,1998)。在这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以年均 9%左右的增长率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于 2010年实现了GDP 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这在世界各国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因此外界称之为“中国奇迹”。这一奇迹的出现得益于人口红利,但是不会持久,人口转型理论告诉我们,人口红利期只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即当人口出生率尚未显著下降,而死亡率明显下降的阶段,人口转变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这一红利也会发生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 年,中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比上世纪 90年代明显放缓。虽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降低,开始出现老龄化现象。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