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2)


但前人笔下的月亮形象,都只是对月亮的客观描绘。这些月亮,仅仅是客观的物象,它们从头到尾都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都只是单纯地作为诗人表情达意的一个工具,不具备可塑性。唐代诗歌,雄浑博大,活力充沛,有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李白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实现了月意象从自然客体向具有人格意义的物象的转变,真切地把月亮当作自己的知己、朋友来描绘。
李白的诗作中对月亮的描写,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把强烈的抒情和生动的比喻相结合,独具匠心,别具特色。首先,李白首次望月而喜,深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月意象的描写。“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湖月具备了人的特点。其次,李白在其诗中把月亮这一意象高度拟人化,使月意象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增添了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李白所写的月意象姿态各异,各有特点,有清月、明月、圆月,有月出、月升、月落、月圆、月亏,有古月、今月、晓月,春月、秋月、夕月、晓月[2];月亮既可以叙事说理,又可以抒情达意,还可以怀古忆人。其诗中月意象使用范畴之广、呈现频率之高,令人惊叹,如在《月下独酌》中,能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月宽慰自身的孤寂;在《把酒问月》中,能够“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月引发哲理的探寻,等等。第三,李白的月是没有尘世污染、没有人间喧嚣的净土,不具有作者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和心态。月亮是李白在人心叵测、尔虞我诈、郁郁不得志的社会环境之外寻获的一片远离争权夺利、没有世俗烦恼、没有物欲尘念的自我空间,在这个月亮世界里,诗人可以使自己的痛苦得到缓解,可以尽情地自我陶醉,可以让明月抚慰自己的孤独和失意。这是一个纯洁宁静的世界! (责任编辑:qin)